第四百十九章 皇帝親政的危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實,樊建等人並不明白,並不是趙廣擋了他們升官發財的路,而是他們這些無能又無為的垃圾,在漢國崛起的過程中掉隊了。
就比如樊建,有多次選擇的機會,只要他壓中一次,就能在漢國享受被推崇、被尊重的待遇,但偏偏是他自己,把路給走死了。
在忠誠方面,樊建遠不如宗預,宗大司馬雖然剛烈耿直,但卻能陪著劉諶一直戰鬥到最後一息,他的事略也在漢國屢屢被年輕後輩提起。
在能力方面,樊建雖然曾是蜀漢的尚書令,也有一些好評,但綜合來看,趙廣卻認為樊建的好名聲就是和稀泥,做老好人。
堂堂尚書令,為了在青史上留下好名聲,完全不顧蜀漢當時岌岌可危的局面,搞平衡,搞牽制,搞皇帝劉禪要投降,也跟著投降,這樣的人和譙周等人也沒什麼區別。
譙周的偽裝是蜀中孔聖的大儒身份,樊建的偽裝是忠貞正直的名聲。
至於費氏,趙廣已經不想多說了。
放在後世,她是妥妥的綠茶婊,裝可憐的小白菜。
當初,張星彩一時心軟,將其接回長安,本想著讓失去父母的劉衡能夠再見到親人,彌補自小失去母愛的缺憾,現在看來,起到反作用了。
“想當太后,她也配?”趙廣心中對這個水性揚花的女人無比的厭惡。
漢國這些年戰場上節節勝利,地盤也急劇擴張,大發展時期容易召來心懷不軌之徒,漢國官員包括將領龍蛇混雜,是應該好好的清掃一番了。
否則的話,萬一哪一次趙廣徵戰在外,說不定就又有如樊建這樣的跳樑小醜跳出來,勸說劉衡效始皇“親政”。
趙廣來回的在書房內踱著步,沒有立即表態該如何處置,兼聽則明,剛剛回到長安,他還需要更多的瞭解情況,比如說有多少人明裡暗裡的支援劉衡親政的主張,這一點不弄清楚,就算這有一次壓下去了,下一次還會有人跳出來。
——
是夜。
大將軍府,戒備森嚴,薛季帶著親兵守在外面,不得徵召,不許任何人進入。
趙廣的書房內,油燈一夜通亮,除了陳壽、馬融外,參與機密要事的,又增加了一人:張賓。
這個剛剛投靠趙廣即受到重用的冀州士子,馬融和陳壽在漢國官員的名刺中看到過名字,但真人是第一次見到。
“這個其貌不揚的傢伙,竟然會得到大將軍這般信任?”馬融一見張賓,就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浮於心頭。
雙方都是謀士,都靠出主意吃飯,競爭關係不可避免。
馬融心中不安,隱隱覺得張賓受到重用,是不是大將軍對北參軍司的運轉不太滿意。要不然的話,不會把張賓帶在身邊。
其實,這是馬融想多了,張賓和馬融都是謀士,但不是同一個路子,要形容的話,相當於曹操身邊的荀彧和賈詡。
一個出謀劃策堂堂正正,一個喜歡劍走偏門,不走尋常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