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趙廣的弱點(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人計短,三人計長。
趙廣不表態,馬融、陳壽兩人對視了一眼,相互間眼神有一個交流,最後,馬融決定後發制人,讓陳壽先說一說想法。
“大將軍,長安城中,巡城郡兵皆是淘汰下來的三線雜兵,人數雖然不少,但平素也就維護一下秩序,突然之下,恐不如氐人兇悍,依壽之見,不如暫且權當不知,等暗中調集的兵將到後,再一舉圍殲,如此可保萬無一失。”
陳壽這段時間編寫三國志很有心得,在計謀的運用上也不再傍徨無計,不過,也有可能受諸葛亮影響,陳壽用計也多以穩為主,冒險是絕對不幹的。
漢國國勢強盛,又加上趙廣個性強硬,不願意妥脅,從周邊的局勢來看,也就南方的巴蜀還算平靜,其他各個地方,都有敵人環伺,以致於漢軍雖然強大,但卻多部署於邊境地帶,關中腹地留駐的強軍基本沒有。
馬融的戰術策劃能力顯然強過陳壽,在分析了形勢之後,他立即提出了速戰速勝的看法:“大將軍,融以為,陳侯之策過於保守,如今敵明我暗,正是圍捕的大好時機,要是拖延下去,等樊建老賊知曉董郎中已告密,那極有可能挺而走險.........。”
趙廣微一頜首,追問道:“李流的氐兵戰力不弱,長安附近可有得力之師?”
馬融想了想,說道:“大將軍,可調扶風、馮翊、京兆三地的郡兵在外圍佈防,吉慶坊那裡,莫如讓薛季將軍率親兵營參與圍殺,同時,北宮將軍的涼州大馬負責封鎖各處要道路口,要是李流等殘兵突圍,正好一舉殲滅。”
趙廣這次回師,所帶兵馬中,薛季、北宮純正在其中,馬融這麼一分派,正好將趙廣手底下的得力將領給悉數遣上了陣。
薛季這糙漢要是聽到這個訊息,估摸著要笑彎了腰,在冀州戰場上沒撈到什麼好處,沒想到回了長安有份大功勞在等著他。
馬融見自己的意見得到肯定,緊張的臉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同時,眼睛朝著默不作聲的張賓挑釁似的瞄了一眼。
張賓也是自負之人。
他本來不想與馬融這等漢國重臣有衝突,但馬融的眼神中流露出嘲諷之意,這讓張賓如何忍得下氣來。
張賓的眼神犀利,盯著馬融一字一句的問道:“馬參軍,敢問,董宏所言俱真乎?萬一有假,萬一是樊建等人的識破了董宏,來一個聲東擊西,他們真正的目標是另外的地方?比如挾持劉衡,比如突襲大將軍府,我等又當如何應對?”
馬融被張賓這一連串的問話怔住,他倒真沒想過,董宏所言不實,察顏觀色的本事,馬融自問還是不差的,董宏要是說了慌話,他的神情不會這麼逼真。
但是,正如張賓所說,萬一樊建等人留了後手,或者有兩手準備,那剛才他提議將薛季的親兵營調離大將軍府,豈不是大錯特錯。
趙廣聽著張賓和馬融的辯論,心中對此次圍捕的計劃有了更為清晰的把握。
正如張賓所言,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趙廣的弱點是什麼?身邊的親人。
趙統去世之後,讓趙廣重視的人,就是張星彩和諸葛婉。
她們一個居住在未央宮中,一個居住在大將軍府,這兩處的防護如果疏忽了,被李流的死士突襲進來,那後果不堪設想。
“大將軍府,由薛季帶著親兵營守護,我的身邊,調大漢軍校的學生兵保護就行,將領方面,王訓不是在長安嗎?薛季之前,他就是親將帳下督,學生兵歸他率領就行。”
“未央宮那裡,交給守衛皇宮的禁衛,如果這點事情都做不好,那他們也不用在長安了,都給我到大西北去,靈州前線馬上就要開戰,胡奮那裡正缺兵呢?”
“另外,陛下即將成年,是時候讓他看清楚這個世道了,一直保護著,終歸是嬌弱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考驗。”
趙廣冷聲連續下令。
這一場因劉衡親政而引起的內亂,最好的結果就是讓劉衡親眼目睹樊建、費氏等人借“親政”之名,行竊權之實的真相,要不然的話,劉衡哪天頭腦不清醒,被人再利用一回,漢國就要再生動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