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受害者有罪論(加更)(第1/3頁)
章節報錯
農家小院,時不時有涼沁沁的風從牆外吹過來,把幾絲陽光吹的忽閃忽閃的。
成屹峰一臉幸福的任秦凝擺弄他的頭,任貴均也笑著,坐在一旁看著他們,時不時的抿一口參茶,無比愜意。
寶生從灶間的視窗看著這一切,他抬手,極快的擦了擦眼角,再放手,悄悄的嘆一聲,但最終,他嘴角輕輕勾起來。
他仔仔細細的把菜乾裡的雜質洗乾淨,認認真真的剁著餡兒,再把剁好的餡兒分了幾份,嘴裡喃喃的:
“姐的,待會兒要少油……阿公的這個不能放糖……哥……不要薑絲……”
院子裡,秦凝依然細細的給成屹峰剪頭髮。
這頭髮被火燎的一灘一灘的,之前還有傷,剪起來也不大好剪,總是要特別小心些,比較費時。
成屹峰便有一下沒一下的和她說話:“……剪個頭要去公社?”
“嗯。附近也有,但那個剃頭師傅可髒了,幾百個人剪下來,也不會洗一下推剪和圍脖,要不然怎麼有撇刀布的說法呢。”
“什麼叫撇刀布?”
“就是給理髮剃頭匠擦刮胡刀的那種布,幾十年不洗,油光鋥亮的那種。”
“嗬!那公社的那家理髮店,衛生情況能好點?”
“稍微好點吧。”
“那你還讓我去?”
“手藝比我好啊!”
“我看也不見得。對了,小凝,剛才你說什麼什麼有罪論,是哪本語錄上的?”
成屹峰忽然問這個,秦凝手頓了頓。
受害者有罪論,相對這七十年代來說,可是後世的社會心理學理論了。
她剛才也是順口就說了,現在成屹峰問起,估計他以為是主席語錄什麼的了,畢竟這個時代,講心理學的比較少。
秦凝想了想,說:“是受害者有罪論。我忘了哪本語錄上的了,但我看見了,覺得挺有道理,就記住了。”
成屹峰似乎還挺感興趣,繼續問著:“這個理論是怎麼說的?”
“這個啊……”
秦凝一邊把他的頭輕輕往下按,幫他剪後邊的頭髮,一邊耐心的解釋:
“大意就是說,這個社會,大多數人活著,會給自己一個心理假設,並且總是願意假設自己過的很好,也願意相信自己是在一個公正的社會環境裡。
那麼,當人們聽說身邊有的人出事了,比如有人被打了,有人被殺了之類的事,人們並不會立刻害怕和恐慌,他們相信這種事自然有主持公正的人去解決。這,本質上是應該的,最起碼人們會對人生比較樂觀。
但是,有些人的想法更偏激些,他們相信的不單單是公正,他們會覺得,世界是絕對公正的。具體表現就是,當這些人聽見、或者看見有的人被打被殺,他們會認為,那個被打被殺的受害者,一定是做了什麼錯事,要不然,這樣的事怎麼沒有發生在別的人身上,就是找了這個受害者呢?”
成屹峰的頭動了動:“呃……這樣想,有什麼不對嗎?”
秦凝五指蓋頂,輕輕按了按他頭,推剪緩緩的動:
“乍一想,沒什麼不對,是吧?但是如果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作為受害人,心理上就不能接受了。
比如我們以前有個女同學,晚上去隔壁生產隊寄放作業,卻被秦梅芳的三哥……侮辱了,就是上回魯兆輝跟你說的那個案子裡的一個姑娘,還記得嗎?怪可憐的。
但照樣有人說她,‘誰讓你晚上出去的?姑娘家晚上出去幹什麼?你活該!’後來她活不下去了,就……跳河自殺了!別動!”
秦凝說到這,成屹峰不禁又要抬頭,秦凝又按住他,繼續說:
“你看,多麼奇怪的論調,晚上出去犯了什麼法?就算人家姑娘晚上出去,那也不能是被人害了的理由啊!但總有人會這麼說。
說這種話、有這種思想的人,他們忽略掉犯罪的人的邪惡,反而把事情歸罪在受害者身上,這個就是受害者有罪論。書上認為,這種情況是該批判的,但很多人自己意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