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重磅科技升級(第2/3頁)
章節報錯
夏國的成果最強,也僅僅是實現了實現六光子糾纏、八光子糾纏和十位元超糾纏,即便在地面上實現了百公里傳輸,也只是理論上在太空能傳輸1000公里,距離商業化還遠著呢。
系統給了指南,但目前的製造水平還是有所欠缺,提升並不能一步到位。
陳瀟一點都不貪心,他決定先從中繼站下手,把可信中繼變為量子中繼,然後再慢慢從量子金鑰搞成量子態隱形傳輸,雖然絕對達不到百分百,可是這玩意的可靠性是真的強,只要接近完美量子糾纏,很多東西就可以省略了。
思路不是沒有,只需要把原物資訊分成經典資訊和量子資訊兩部分,經過各自的通道傳送給接收者。
收到之後就可以複製了,值得注意的是,經典資訊是傳送者對原物質進行某種測量而獲得的,量子資訊是傳送者在測量中未提取的其餘資訊。
該過程中傳送的僅僅是原物質的量子態,而不是原物本身。
傳送者甚至可以對這個量子態一無所知,而接收者是將別的粒子處於原物質的量子態上。
在這個方案中,糾纏態的非定域性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陳瀟並不是要一步到位直接傳送物品,只是搞通訊,不用這麼完美,難度自然就降低了不少。
到了那時候,基於量子糾纏的通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通訊,現在只能叫做量子加密手段通訊,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倘若量子通訊真的建設完成,就不在擔心訊號問題,裝置搭載量子通訊晶片,只需要透過量子糾纏原理,看這邊的量子狀態,就能明白對方傳遞的資訊。
實驗交給長天科技自然科學院來設計主持,之前就一直有所涉及。
為了保險起見,陳瀟還是邀請了夏國科學院的相關的大佬過來探討,其中就有潘偉,陸陽兩個頂級專家。
說實話,他們的團隊非常強大,夏國領先於世界就是他們的功勞,一開始受到邀請的時候,他們心裡還有點不太重視,覺得長天科技怎麼可能在這方面有所涉及?
但是轉念一想,長天科技連可控核聚變和可自動進化的生物都搞了出來,未必沒有可能啊,所以還是有些小期待的。
當學術探討會一開始,潘偉和陸陽就知道自己錯了,長天科技的進展跟夏國科學院的差不多。
“你們的距離竟然也突破兩百公里了?”
“量子隨機發生器已經到達20Gbps了?這個已經比我們要領先一點了!可惜還是不能做到真正隨機。”
“你們也有6光子自旋軌道角動量實驗平臺?自旋和軌道角動量已經能同時傳輸了?8光子,10位元超糾纏你們也做試驗了,”
“你們也是利用冷原子量子儲存技術高出了儲存和讀取功能的量子交換啊!都能玩350米的光纖的長度了!這可是來長程量子通訊鍾亟需的量子中繼器啊,但是這個距離還是太短了。”
潘偉和陸陽已經沒有一絲絲的輕視了,長天科技悶不吭聲的已經做到了這一步,難道長天科技就沒有科研死角的嗎?任何前沿領域都有涉及並且有很高的建樹。
幾年前,長天科技在完成4G通訊佈局的時候,就在實驗量子技術,只是因為沒有應用,所以也沒有宣傳.
“你們如此坦誠公佈,我們大受感動,說實話,我們這邊已經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成果了,慚愧啊!”潘偉實話實說,不如人就是不如人。
長天科技量子專案的負責人是郭燦。
此人年紀與潘偉相仿,都是年少有為之人,他很謙遜的說:“潘院士過獎了。你們有能公佈的成果就意味還有更多的東西沒說出來。”
“那些都是猜測,都在做實驗,還沒成功……”
“您千萬不要太過自謙,到了這一步,猜想往往比現實的成就更有價值,說不定一個猜想被證實,前面的成果全都不值一提了。邀請諸位過來就是想拿出我們的想法,跟大家一起探討,互相啟發,更早的實現理論上的突破。”郭燦擺擺手。
“那好吧,你們都有什麼想法,我們也看看行不行。”陸陽直接得多,他本身就是衝著研究過來的,人情世故壓根就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