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重磅科技升級(第1/3頁)
章節報錯
量子通訊從字面的意思看就是量子學在通訊方面的應用。
這個話題很複雜,量子和通訊分開說都得說上一學期,只能簡單的用不太準確的比喻來解釋,因為準確的解釋是需要推演數學公示的,現在能看到的科普全都是比較準確的科普而已,並不能奉為圭臬。
量子通訊按照傳輸的資訊是經典還是量子分為兩種。
前者用於量子金鑰的傳輸,這個還沒有脫離光纖的範圍。
後者用於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糾纏的分發。
隱形傳送是量子學最高的追求,簡單說就是把一個東西(資訊)百分百的複製之後傳送到接受地點,這就意味著要選取構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單元,完美複製出跟原物完全一樣的複製品,但這個絕對不可能,因為量子力學有不確定性,不允許精確的複製資訊。
這種不能完全複製的特徵,俗語就叫做“上帝真的投骰子”,玻爾在這一點上贏了愛因斯坦,絕對的猛人。
如果是書面表達大體上就用貝爾不等式,測不準原理等來描。
然後基於這種特徵,量子通訊就應運而生,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在安全性方面有極大的提升,至於基於量子糾纏的隱形傳送,也在計劃之中!
那麼為何量子通訊會如此安全?
事情還得從頭說,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能量不是連續變化的,一份一份的來搞,最小的一點點分量就叫做量子。
當我們用量子通訊衛星傳送密碼,就得先發偏振光子,代表一個位元1或者0.
由於光是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使得光可以細分為光子,同時又很不穩定,可以朝著不特定的方向偏振,此時我們就得事先規定偏振角度,比如朝著零角度偏振的代表0,朝著90度方向偏振的代表位元1.
然後接受裝置就只能允許零角度和90度的偏振光子透過,甚至接收裝置都要提前設定好固定的角度,比如45度,這樣才能順利的接收到正確的位元,其他角度不對的偏振光子都被過濾了。
但是如果零角度的光子想從0位元的口子和1位元的口子過去怎麼辦?
那就得擲骰子唄,這就是所謂的“上帝擲骰子”。
這樣一來,通訊衛星發出的光子和接收器擺放的方向一致時候,收到的位元才是對的,有意思的是,接收器的擺放角度也是隨機的。每次就得討論擺放角度的問題
兩個都是隨機的話,就會產生很多不成功傳輸的位元,刪掉不成功的位元,剩下的就是這一回傳送的隨機密碼。
由於一次只傳送一個光子,要是被人竊聽了,就意味著被攔截看了資訊,那麼接收方肯定就能知道,因為前面說過了。
量子裡面不可能有完全複製這個概念,想攔下來之後再給個原來一樣的光子資訊是不可能的,這就是“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和測不準原理在起作用,真正做到了一次一密。
隨機產生,不能竊聽,不能被破解,量子通訊的安全度自然就高了,目前量子通訊傳播密碼的套路叫做BB84協議。
目前來看,人類手頭上的量子分配不做通訊,只分配金鑰!只分配金鑰!
量子金鑰分配不能主動防護竊聽,只能被動探測人家是否竊聽自己。
竊聽的探測依舊是按照測不準和不可克隆原理,這就是人類眼下的現狀。
目前的量子金鑰還是依賴常規通訊,無法超光速,那種超光速的量子糾纏還只是一個幻想,不開啟盒子就知道貓是死是活還做不到!量子隱形傳輸太過魔幻了,完美的量子糾纏應用應該是無法達到的。
目前商業化的還是量子金鑰,實驗室狀態下的量子金鑰分配最遠距離是260到300千米,遠端量子通訊的實現依賴中繼站,中繼分為量子中繼和可信中繼,後者目前已經產業化,原理就是A傳資訊給B,B再傳給C,中途金鑰落地,有一定的風險。
而量子中繼是不落地的,以量子糾纏分發技術在相鄰站點之間建立共享糾纏對,用量子儲存技術儲存糾纏對,再用遠距離自由空間傳輸技術實現量子糾纏轉換,保真度極高。
眼下最好的量子態隱形傳輸原理性實驗的最長距離是143公里,前提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環境良好。看起來比夏國首都16公里和QH省的97公里大氣內傳輸要好不少。
但是西班牙這次實驗太多疑點,怎麼看就怎麼像是賭氣打破夏國記錄的一場騙局。
想要達到更遠的距離,就得規避大氣干擾光子脆弱的量子狀態,得用衛星來分發光子,太空的幾千公里換算到地面也就8公里左右,走向太空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