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各地,特別是那一些工業州洶湧而來的示威遊行潮讓州政府以及聯邦政府措手不及。

米國的政客以及的一些精英階層,沒有預料到聯邦的汽車體系竟然會瓦解的如此之快。

似乎沒有幾年之前,米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以及最大的汽車消費國之一。

這才過了多長時間?

米國的汽車竟然賣不出去了,大量的汽車企業竟然活不下去了。

這不是荒唐是什麼?

對付這些抗議者。

米國人會採用最粗暴也是最簡單的辦法。

那就是用警棍、水槍以及煙霧彈。

但是你把人給逼急了,大家根本就不怕你。

不給人飯吃,不給人工作就是把人給逼急了。

所以就算是在警棍和水槍的暴力之下,幾座工業城市的抗議人群愈演愈烈。

最頂峰的時候抗議人數高達了,接近200萬人。

這200萬人其實也非常好鑑別。

有接近100萬人是汽車行業的直接從業者。

他們失業之後無路可走,只有走上街頭。

剩下的100萬人,有部分是同情汽車行業的從業者,有部分是其他工業行業的從業者,當然還有一部分是湊熱鬧的。

米國社會兩極化非常嚴重。

你如果是精英階層或者是有錢人,那麼米國就是天堂。

伱在這裡能夠享受到最先進的文明,最先進的科技。

但如果你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那麼這是充滿了暴力、飢餓和混亂。

大部分的工人屬於中產階級。

而且是屬於不穩定的中產階級。

所謂的不穩定,就是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會失去工作。

而只要他們一失去工作,收入就會立刻化為烏有,生活階層也能夠從中層直接滑向貧困線,成為社會和國家的不穩定因素。

要是放在過去,幾個企業破產,幾萬個員工失業,這都不算什麼事,更不會影響華爾街的那些精英每天花天酒地,揮金如土就行。

但這一次明顯不一樣。

因為波及的面實在是太廣了。

出來抗議的人數就高達200萬人。

但是這後面涉及的家庭,以及相關行業是非常的多。

甚至直接影響到了華爾街股市的震盪。

米國股市在構築長達一年的平臺之後,這幾天開始放量殺跌。

而在一月前,米國的多個股指正式跌破了牛熊分界線,這宣告了長達10年的米國牛結束了。

過去的很多年,就算是在熊市的時候。

納斯達克和道瓊斯工業指數也不是完全同步的。

例如在90年代米國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最為輝煌的時候,道瓊斯工業指數是慢牛,而納斯達克則是瘋牛。

在2000年左右,第1波網際網路危機爆發的時候。

納斯達克暴跌,道瓊斯工業指數則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

而這一次的熊市則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