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國產:效能炸裂!(第1/3頁)
章節報錯
&n製程),主頻3.0Ghz,前端匯流排能夠達到533Mhz,外頻133Mhz,一級快取512KB(碳晶顆粒),二級快取3M(碳晶顆粒)。
&n製程),每核主頻3.0Ghz,前端匯流排能夠達到533Mhz,外頻達到133Mhz,一級快取512KB(碳晶顆粒),二級快取(雙核共同)12M(碳晶顆粒)。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要看晶片的效能,除了看主頻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看晶片的工藝,以及其他資料。
當眾人看到晶片居然是130奈米制程時,其實是有一些失望的。
因為現在英特爾正在普及90奈米制程,110奈米制程的晶片,也只是用在中低端產品上。
這樣看來長天科技設計的晶片,沿江半導體公司生產的晶片和英特爾還是有巨大的差距。
因為英特爾130奈米晶片最後的大量使用的時間是2003年。
而早在奔騰三時代,130奈米的製程就是英特爾的主流技術。
但從這個角度來看,國產晶片和英特爾的差距應該是5~6年。
但是臺下的專業人士,一下就看到了盤古晶片不一樣的地方。
首先,盤古1號晶片的一級快取和二級快取竟然是使用的碳晶顆粒。
而且二級快取竟然達到了三兆。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晶片會有更大的資料儲存池。
也意味著晶片在獲取資料和給予資料的速度會更快。
碳晶顆粒的儲存速度是傳統儲存材質的數倍甚至幾十倍,這種概念大家是知道的。
所以現場的專業人士再也沒有想到,長天科技竟然將該技術應用在了晶片的1、2級快取之上。
惠普前來參加釋出會的某負責人點點頭,用英文和同事聊天說道:“如此看來,盤古晶片應該是夏國人自己設計和自己生產的。”
“他們用十分巧妙的方式更改了1、2級快取,其目的也應該是想彌補晶片製程和運算能力的不足,提高晶片讀寫資料的速度。”
“長天科技果然是十分可怕的公司!按照這一種勢頭下去,可能用不了幾年就會超越英特爾和AMD。”
但事實上做人最意外的是,盤古2號晶片。
吳軍說道:“我們的盤古2號晶片是採用雙核設計,也就是有兩個晶片核心工作,其中我們會同時使用1塊二級快取,這樣能夠提高晶片抓取和輸出資料的速度,以此來增加晶片的效能!”
這個時候眾人才發現,盤古1號晶片的二級快取居然是3m,而盤古2號晶片的二級快取居然是12兆!
晶片的二級快取並不是越大越好,因為晶片的體積很小,你的快取做大了,在晶片快速的計算和抓取輸出資料的時,很有可能沒有辦法將資料極速的放在每一個資料道,這樣晶片的速度反而會因為二級快取的增加而變慢。
但是如果你採用的二級快取材質十分的特殊,讓晶片能夠一口氣就能夠找到所有的讀寫資料通道,那麼你的二級快取做大一點,對晶片的效能提高是有明顯優勢的。
英特爾目前到二級快取,也不過是512K。
長天科技居然坐到了12兆。
這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技術?!
最讓眾人意外的還是盤古2號晶片,居然採用的是雙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