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為什麼會生氣?

長天科技生產碳晶儲存的裝置雖然是自己生產和安裝的,但是有很多零部件是要採購於沿海的工廠。

而這些工廠有些是私人企業,有些則是擁有國企背景。

《南方週刊》這篇文章發表以後,會讓這一些企業甚至整個行業怎麼看到長天科技?

長天科技和這些企業之間的合作是否受阻?

此外,這一篇報道是否會形成連鎖效應?

讓更多所謂的專家和教授對其進行批判?

陳瀟看著報道,感覺文風很是熟悉。

有點後世的公、知大v撰寫文章的味道。

套路很明顯:“你如果失敗了,那麼你應該虛心向西方學習,效仿西方才是科技的明燈。如果你成功了,那麼你就是抄襲西方的技術。”

不過能夠將文章撰寫到《南方週刊》上,李敬之的段位明顯要高得多。

而且碳晶儲存如果被李敬之所代表的國內學者否定了,那幾乎就是被國內學術界否定了,事情就要嚴峻的多。

而且最麻煩的是,李敬之在文章中也表示了,晶體電子儲存技術是斯坦福大學最先提出的,某公司是抄襲。

看來,有些人無法否定碳晶儲存產品的成功,又換一個藉口了。

把抄襲的屎盆子扣在長天科技頭上,這就有點麻煩了。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陳瀟無法確定李敬之撰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麼?

如果是因為自己知識的侷限性,沒有識別西方科技和輿論界封殺碳晶儲存的目的那就算了。

如果是知曉西方科技界的目的,但是依舊配合他們的行為,這就非常麻煩了。

陳瀟心裡忽然咯噔一下,想到一個問題。

在重生之前,為什麼夏國的半導體產業覺醒是在2020年,夏國的科技企業遭到米國最嚴重的封殺之後才開始的?

為什麼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裡,夏國科技界就沒有意識到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或者是意識到了,但是不為所動,認為花錢買就行了。

為什麼在重生之前,半導體產業被西方打痛了之後才反應過來自己居然一直沒有發展?

會不會是有一些人一直在行業的高層混淆視聽?

比如李敬之之流?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現實就太可怕了,西方對夏國科技界的滲透,時間之長、段位之高,讓人咂舌。

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還被譽為學者和人才。

陳瀟無法確定李敬之的目的,也只是猜測而已。

陳瀟合上了《南方週刊》,對王翔說道:“這一下就是惡狼追著我們跑了,抓緊時間讓第一批512mp3上市。”

“我這個人最不相信的就是專家,如果斯坦福大學真的有晶體儲存技術,我歡迎西方的產品上市和我們競爭。”

扔下這句話,陳瀟轉身就去了實驗室,碳晶儲存不過剛剛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