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我們想要把真實的情況拍攝出來,放到國際市場上,西方觀眾還是不買賬。他們不想看到高樓大廈的中國,他們想看到竹林上飛舞的長袍大褂跟辮子。只能說,我們在努力,但路還很遠。”

“所以你們選擇在亞洲先開始行動?”

“對,我們有共同的文化核心,很多思想都是共通的。”

“但很多製片公司覺得你們搶佔了市場。”

萬年笑道,“來的都是客,我管他是誰。我們拍出電影,在市場上受到歡迎,難道也有錯嗎?”

“你剛才說,全世界的電影都一樣,都存在同質化的問題,為什麼?”

“因為市場,因為要生存,要賺錢。”萬年喝口水,道,“電影是藝術,也是商品,需要投入自然也需要回報。既然一條路的投資收益穩,那走那條路的人肯定多,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很多人把青年影視看作是跟a24焦點一樣的獨立電影公司,你同意嗎?”

“一半一半吧,我們也會投資很多商業電影,比如《地心引力》,去年的《中國太陽》《獵手》等等。獨立電影我更多把它看作是給人才的投資和訓練,獨立必定是小成本的,有個人特色的,也是年輕人最適合學習和發現自己問題的電影型別。沒人能上來就操作高成本的商業電影,除非他是個傀儡。”

華萊士不愧是西方記者,思路很明確,主要就是三部分:電影商業表演。

至於生活,拜託,這貨的私生活有什麼好挖的嗎?

不過呢,人家還是提了一句,“我認識很多著名的演員,包括那位丹尼爾·戴·劉易斯,他們的個人生活,都相當的,”他頓了頓,“多彩。我很好奇,像你這樣一個地位如此之高的人,為什麼會選擇一種,在一般人看來像是苦行一般的生活?”

這特麼啥話,我當好人,難道也需要理由嗎?

萬年直接吐槽道,“英女王還能直接向法國宣戰呢,她為什麼不直接開戰?有些事情,你能做,想做,但不一定就要去做。”

“那你還是想?”

那貨被噎了一下,抿抿嘴沒回話,只希望他別把這句話寫在雜誌上。

······

當晚,酒店房間裡。

華萊士在燈下整理著採訪的資料,本以為只是個單純的演員採訪,說說愛好生活未來發展就完了。

沒想到一接觸,還真發現了些東西。

就像他說的,這些日子,他接觸了寧皓郭凡文木野萬倩,甚至於還跟賈科長聊了兩句。

如今把資料一整合,關於萬年的事情,反倒是變得更加錯綜複雜起來。

一眼看過去,如今中國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導演,基本都跟那個年輕人脫不開關係。別說是年輕人,就連上一輩,也有很多是他的熟人。

零零散散的話語,零零散散的感謝和吐槽,加起來,便是一張密密麻麻的網路,把當今中國市場囊括在內。

不同於所謂第五代第六代這種頗有封建習氣的稱呼,更加的現代,更加的代表這個時代。

想來想去,華萊士開啟word,在標題上打下幾個加粗的大字:

newgeneration!

然後,word就閃退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