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滿坑滿谷的小廣告,騰訊影片開啟,首頁明晃晃的廣告: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9.9看《中國太陽》!

電視上,早上七點鐘,《朝聞天下》:科幻電影《中國太陽》將於今日上映···

中午十二點,《午間新聞》:國家開展航天教育,科幻電影《中國太陽》今日上映···

晚上七點,《新聞聯播》:2015年中國影市發展迅猛,百花齊放···科幻電影《中國太陽》於今日上映···

線下就更別提,從影院的立牌廣告,到地鐵的電視預告片,再到公交站的海報,哪兒哪兒都是那艘鏡子一般的飛船。

口碑營銷?自來水?

有充足的宣傳資源不用,等著口碑發酵?

閒的吧?

哥們玩的就是梭哈,要麼首日上天,要麼···沒第二個選擇,就得首日上天!

18日中午,一大批影評出現在了網路上。

排在最前面的,赫然是老年網紅謝飛老師:

“到五棵松耀萊影城的杜比廳大銀幕上看了硬科幻的娛樂佳作,不錯!幾年前就看過劉慈欣的大作《三體》,深知把他的科幻世界搬上銀幕的巨大難度,年輕的導演郭凡策劃帶領的編劇團隊幹得漂亮,值得觀眾用40億以上的票房來支援它,鼓勵它!

好的文化藝術片不容易拍,好的通俗娛樂電影同樣需要不凡的藝術才華、技巧和能力,加上鉅額的資金投入、高科技視聽製作,難度更大。祝賀他的成功,母校因他而驕傲!以前給《地心引力》我打過五顆星,這次也一樣。”

“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部好看的型別片。而最特別的是它是一部國產科幻電影,影迷+科幻迷的雙重滿足。和最好的好萊塢視效電影相比肯定有差距,但差距已經是肉眼可見的了,剩下的都是假以時日就有機會追上的。追求最廣泛的情感共鳴是所有商業型別片都要努力做到的,在某些人看來很俗,但我覺得這一點反而應該是值得驕傲的。”

“比起科幻,我更看重和感動是它作為電影本身的意義,終於讓我對華語電影有了一絲總是往好裡去的希望。執拗、赤誠、勇敢、高貴——是的,甚至稱得上高貴,負載著沉重的文化烙印,但依然元氣淋漓,就像那一艘彩虹裡的飛船,向著茫茫宇宙,星辰大海,出發。”

首映日當天,由於觀影人群太過火熱,《中國太陽》不僅霸佔了3d影廳,有部分2d電影也被擠佔了銀幕空間,只能黯然下映。

一日放映過後,18日當晚,關於《中國太陽》的評論開始大規模刷屏。

“這是一部定會寫進中國影史、中國科幻影史、中國太空電影史、中國影視工業程序史的一部科幻傑作,慶幸能成為見證者。此刻我手中的那張電影票不再是一張觀影入場券,更像是一次親歷奇蹟的勳章。”

“跟西方的科幻套路完全不同,他們追求的是宿命感,是命運,是一切都有冥冥中的指引。我們不同,沒有太陽,我們就造一個;沒有星空,我們就去追求。相比於大場面的科幻,我更加為電影裡透露出的戰天鬥地精神而動容,這才是我們能為後人留下的最大遺產。”

“在西安看完零點場,上座率好得驚人,觀眾素質極高,我隔壁的哥們在電影結束的那一刻對著郭凡的名字大叫一聲‘牛逼’!第三次看了,還是看哭了,為電影裡那種為了未來不顧一切的精神歎服。”

“我一直對《地心引力》背後的思想嗤之以鼻,也不認為那是國產科幻電影,它背後還是西方的思想,跟我的共鳴不強。《中國太陽》不一樣,沒有孤膽英雄,沒有違和感,只有各種細節和切實的中國精神,一切細節和背後的思想都真實的讓人拜服,讓人承認,這才是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故事。”

“人類有兩隻眼睛,既要關注當下,也要眺望遠方。趕長路總得看得遠些,多點夸父追日的浪漫,就能多點愚公移山的可能。水娃飛向了無垠星空,郭凡也讓我看到了帶著國產科幻出發的雄心和決心!”

網路帶來的益處之一,就是出成績的時間變早了。

當晚,《中國太陽》的首日票房出爐,3.6億。

這是什麼概念?

此前,連同進口片,首日票房排行榜上的第一是《速度與激情7》,3.4億。

當時的專家還預測,未來會有首日票房突破一億美元的電影出現。

現在倒是沒能達到那個小目標,不過是超過了《速度與激情7》的記錄而已。

更為全面的宣傳覆蓋,更加國民化的電影思維和特效水平,不擰巴的人物,再加上最為熱鬧的賀歲檔,突破《速度與激情7》的記錄,並不意外。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