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萬年上輩子還是聽說過的。只不過,聽說的並非是小說,而是電影。

上輩子在網上找電影的時候,萬年無意間看到過這部電影。當時看著海報,萬年只是以為這又是一部年代性質厚重的所謂懷舊文藝片,並沒什麼興趣去看。

小說就更不必說了,電影都沒看,難道萬年會去找小說?

當然,這並不是說這本小說不好,而是說,這本小說出的太早。

萬年的上一世是出生於1990年,能大量閱讀的時間大概是在千禧年之後,網路普及。因此,出版於1997年,講述的還是60年代故事的草房子並不是上一世萬年喜歡的那種書。

那麼,草房子是一部好的小說嗎?

毋庸置疑,是的。

草房子的故事是來源於作者曹文宣的真實經歷。在童年時期,曹文宣的父親就像是書中的校長,工作不斷調動。隨著父親工作的調動,曹文宣的家庭也像是遊牧民一般,不斷的遷徙。

這樣的生活,或許比遊牧民要更加悽慘一些。遊牧民也只是逐水草而居,而水草跟隨季節變化,一年到頭,牧民們總能有機會回到家鄉。而曹文宣的家庭卻沒這個福氣。

因小時候不斷的遷徙生活,也因不管到哪裡,都有的河流與水域,曹文宣將自己的經歷化作了文字,寫出了草房子這部小說。

草房子講述了油麻地小學裡,主角桑桑在六年的小學生活裡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在這六年之間,桑桑的成長。

故事裡的主要人物包括作者自己的化身,校長的兒子桑桑。天生禿頂,心裡有些自卑的禿鶴。家庭富裕,但卻遭受不幸的杜小康。不知父,母早亡的可憐女孩子紙月。被領養而來,因而被本地孩子排斥的細馬。

草房子所講述的正是發生在童年時期,少年少女之間朦朧但卻清純的故事。

尚且年幼之時,孩子們總是會用各種手段來吸引別人的注意,保證自己的自信。

我們有些人會像桑桑一樣,透過惡作劇來保證大人的注意力。

有些人則像是杜小康一樣,家境富裕,自然內心自信。

有些人,則像是禿鶴與細馬,他們身上有些不足,內心存在著自卑,因此,只能依賴暴力來保護自己。

紙月則是另外一個相對極端的人物,父親身份不明,母親早早亡故,因為這樣的家庭,紙月在原來的村莊被欺負,只能來到油麻地小學來上學。

直到看完這本書,萬年才理解,為什麼這本小說,會被別人稱作是真正的青春小說。

草房子所講述的並不是後世那種,發生在高中大學,關於男女感情挫折的所謂青春。它更多的聚焦在了童年,講述了一個孩子成長的群像劇。

桑桑成長為了好孩子,禿鶴擺脫了自卑,杜小康與細馬成為了不幸家庭的支柱,紙月雖未明說,但是作者藉助桑桑的眼睛,暗示了最終紙月跟隨父親而去。

小說裡的內容,大都是所有孩子在成長中共同的陣痛。

我們也許不像禿鶴那樣,有著殘缺所帶來的自卑。也不像杜小康那樣,經歷了家庭的鉅變。不像紙月,有著家庭的不幸。更不像細馬,經歷了家庭的重組以及人格的成長。

至少我們像是桑桑,是最為普通的那個孩子。我們期待別人的關注,期待與未來的邂逅。

在陣痛中成長與成熟,這便是最為普遍的童年,是最為普通的青春。

萬年順利的在書店裡找到了草房子這本小說,回家之後,不由自主的在一晚上之間把它看完了。

一早,萬年瞪著一雙紅彤彤的眼睛,跟一隻兔子似的去上學了,只留下了一本翻開的小說。

隨後的幾天裡,萬年都在想著草房子的內容,想著紙月那兩條麻花辮,想著杜小康那輛讓所有人都羨慕的腳踏車。而更讓人共鳴的,是小說的主人公桑桑,最為普通,也最讓人感同身受。

這個時候,萬年突然想起了上輩子看到過的同名電影。那張海報上的,不正是那個普通的桑桑,還有油麻地小學嗎?

也就是說,這部小說會被改編成電影。

萬年想了想,草房子才剛剛出版,就算是要改編電影,估計也得明年才會開始。

那麼,自己有機會出演嗎?

還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大不了就上大招,直接給作者寫信。

許老師能靠著對紅樓夢的理解演上戲,我小萬怎麼說也是穿越者,不說去當編劇,演個主角肯定還是行的。

剛剛放學,萬年就背上書包往外跑去。在小學裡,萬年也算是個相當特立獨行的孩子。平時話並不是太多,但是學習成績很好。班主任本來還想給萬年安排上個一官半職,讓萬年跟同學們好好接觸,但還是被萬年所拒絕。

誰有功夫跟一幫小屁孩天天打交道。要是能讓萬年選擇重生的時間,他肯定選十八歲,至少肉體成熟,能來一場熱烈的戀愛呢。

哪像現在,只能當孤獨的風中一匹狼。連女同學都不敢看,生怕犯了錯誤,讓時空管理局把自己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