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華來到平京,是真的參加會議。

這一次,是《中醫藥典》編纂委員會召開的會議。

一年多前,陳風華加入了這個委員會,成為其中的理事。

這一次,藥典編纂委員會召開會議,是針對不少中醫提出的建議,希望藥典能夠將一些藥物的劑量進行調整。

同時也是針對一些驗方的藥性進行研究,也會收錄一些藥方。

參加會議的有二十多人,陳風華在會議室裡分外醒目——全場,除了他,沒有一個低於四十歲的。

陳風華習以為常了,他認真的聽著主持人的講話——這位是藥典編纂委員會的常務秘書長,負責日常工作,同時也是一位學院派的中醫教授。

“……這次會議的主旨已經給大家通知過了,我們透過近兩三年來的調研瞭解,形成了一份報告,大家看看,對上面的內容有意見建議的,開會期間可以提。呆會兒咱們也要分組進行討論。這畢竟是事關中醫藥發展的大事,希望大家重視起來!”

陳風華的面前擺放的就是一份這樣的檔案。

其實陳風華也是這件事情的推動者之一——在國醫交流平臺成立後不久,他就在民間中醫中間開始蒐集這方面的建議。

對於許多民間中醫來說,藥典裡的內容,他們還真不清楚。

但對於那些有證的中醫,這藥典就是真的制約發展了。

有一位開醫館的中醫向陳風華訴苦:

“平時開方子也倒罷了。但真的當碰到急症的時候,我們比病人著急啊!”

“明明知道加大藥量,就很大可能讓病人短時間內就轉危為安,但就是不敢開啊!”

這個中醫這麼顧忌是有原因的。

曾經治過一個病人,情況非常的危急。

當時他明確告知病人家屬,開新方子會有危險,讓把病人轉送大醫院去。

那個病人發病的時候情況就已經比較急了,病人家屬嫌醫院急救貴,送到他這裡來了。

他的建議病人家屬沒采納,說相信他,讓他治。

他就真的治了。

為了讓病人儘快脫離危險,他用了過量的藥。

病人的確脫離危險了,但當時送來的時候已經晚了,有了後遺症,病人站不起來。

病人家屬就找這個醫生,說他治壞了,讓他賠償,不然的話,就去告他!

醫生很心寒!

他自然是不願意賠償的。

病人家屬還真就把他告上了法庭!

好在當時他告訴病人的那些話,是錄了音的——留了個心眼。

法院經過分析,駁回了病人家屬的賠償要求,但對他還是罰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