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再難也要幹!(第1/2頁)
章節報錯
《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一共十章五十七條,主要講的就是中藥材種養殖的各種規範。
其實國家早就把應該怎麼種養殖合適的藥材說清楚了。
只是有規定是一回事,落實不落實,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藥材的道地問題,修訂版《規範》中規定“中藥材生產基地一般應當選址於傳統道地產區,在非傳統道地產區選址,應當提供充分文獻或科學資料證明其適宜性。”
這其實已經告訴了藥農和藥企,種植藥材,一是在道地產區,這沒的說。二是非道地產區,那就得有文獻或資料說活,不然藥效出問題,就得找種收藥者。
再比如農藥問題,按照該條例及修訂後最新頒佈的《農藥管理條例》(2017年6月1日施行,農藥需登記才能使用,但截至2017年7月,全國只有人參、三七、枸杞、杭白菊、白朮、元胡、鐵皮石斛等7種中藥材登記了39種農藥,其他絕大部分中藥材上沒有登記的農藥,意味著沒有農藥可用。
近幾年農業部加快了小作物用農藥登記工作,中藥材藥效試驗群組化、緊急用藥申請備案等已列為重點工作之一。對病蟲害發生嚴重的中藥材而言,不使用農藥是不可能的,而勞動力資源匱乏和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很多集約化種植基地不使用除草劑也不現實。
為此修訂版《規範》提出“農藥使用應符合有關規定”的原則性要求,同時提出“優先選用高效、低毒生物農藥;應儘量避免使用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等化學農藥”。
以上,等等。
這規定執行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多次修訂,相對而言比較切合實際。
陳風華以前沒有研究,對這些東西並不瞭解,現在準備入行,搞藥材基礎,那麼就必須加強少學習。
陳風華把鄭家寶叫了過來,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鄭家寶對於這個有點兒研究,但也不是很清楚。
不過既然陳風華已經決定要這麼做,那麼他這個執行者必然要堅決予以支援。
等第二天交班會結束,鄭家寶再到陳風華辦公室的時候,手裡已經拿著本子了。
他對陳風華說道:
“陳總,咱們既然要搞中藥材規範生產基地,那麼就有下面幾個問題要考慮。”
陳風華挺欣賞鄭家寶的,雖然不是醫學這一行,但自己只是提了一嘴,他就做好了功課,真省心!
“你說!”
“第一個,咱們要一次性佈局多個基地,還是一個個來?”
陳風華想了想說道:“咱們資金充足,就是缺人手,如果是在當地招募人手的話,一次至少佈局五個以上的基地吧!”
鄭家寶記了下來,繼續問道:
“第二個,咱們是要在藥材道地產地佈局,還是隻要合適的地方都可以?”
這個問題陳風華自然是早就想過的,他說道:
“以道地產區為主,如果有成熟的非道地產區,也可以操作——畢竟規範裡講了,需要土壤、空氣、水質量都要合格,這樣的地方可不好找。”
“嗯了,這個記下了。第三個,咱們是以什麼樣的模式來執行,獨立的農場,還是公司+基地+農戶,還是合作社?”
這一點陳風華倒是沒想那麼細,沉吟了一下說道:“因地制宜吧,你覺得哪種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