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的不斷勝利,讓吳三桂的小心思更加的多了。

但是如今的他卻是沒有辦法去實行了,咄咄逼人的李定國部,已經沿著嘉陵江而北進入保寧府,正在攻打他重兵守衛下的廣元城,只要拿下此城,西營就能突入漢中,與其展開了大決戰。

雖然吳三桂多次暗中遣使李定國,表明已經與大明商討反正,但是李定國卻是絲毫不為所動,對其部的進攻,從來就沒有鬆懈過。

對於李定國而言,隆武二年吳三桂與豪格和兵進攻四川,與滿清一樣,都是害死張獻忠的儈子手,如今既然狹路相逢,那必然要討一個說法出來。

別說吳三桂只是在與大明商討反正的可能,並沒有真正反正,就算真的已經打出反旗站在大明這邊,只要沒有收到紹武朝廷的明確命令,他依舊可以裝作不知道,先行滅了吳三桂再說。

廣元城的城防如今是岌岌可危,小小的廣元城駐紮不了太多軍隊,而面對著數量驚人的西營兩個多月的圍攻,已經漸漸露出敗相。

更令吳三桂暴跳如雷的是,一個月前,他派去增援夏國相部近兩萬人,竟然在朝天關遭到西營的埋伏,一番激戰之後,夏國相狼狽逃回,所部十不存一。

從這方面可以看的出來,李定國對於廣元城的攻擊,並不是真的久攻不下,而是在圍點打援,之後先後數批增援軍隊,都是還沒看到廣元城,就被優勢兵力的西營直接在半路擊退。

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有了夏國相的教訓後,吳軍再也沒有中過伏,就算打不過,卻也還是可以儲存實力而退回漢中的。

在連續受挫之後,所有人都明白,李定國這次傾師而來,除非遠在西安的吳三桂能夠親率主力而來,否則是不可能擋的住西營的進攻,只要援軍遲遲不到,在李定國確定清軍不會再來送死後,廣元城必然會在短時間內陷落。

當廣元陷落後,西營就能直接進入漢中,依靠夏國相在漢中的數萬派系林立的軍隊,是根本擋不住西營的不斷突進的。

但是吳三桂卻是根本沒有大舉進兵與西營決戰的意思,深知有兵才是草頭王的吳三桂,顯然是沒有拿自己所有本錢,去替滿清當個忠臣孝子的心情的。

紹武三年十月二十六,李定國在確認清軍已經明白自己圍點打援的企圖後,廣元城當日便即陷落,在此接受完一批補給之後,西營於十一月初十,開始大舉進入漢中府。

但此時的李定國,遇到的便是與吳軍增援部隊一樣的難題,那便是狹窄的山路,與無處不在可能的埋伏,以及當道而立的無數的堡壘阻攔!

不過這些當道而立的堡壘都是些簡易的土木結構,若換在之前的時代也許足以將人耗死,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脆弱的不堪一擊。

因為如今有了火器,特別是極為重視造炮技術紹武朝廷,曾經撥給給西營一批火炮的情況下,這些堡壘更是不堪一擊。

雖然需要不斷的派出軍隊來偵察伏兵,西營的腳步自然不可能太過於快速,但是堡壘卻是並沒有起到多大的遲滯效果,至少沒有做到夏國相所想的那般在這山川林立的漢中耗死西營。

在沒有強大的軍隊做為支撐的情況下,想要阻擋士氣如虹的西營的攻伐,根本就是不一個不現實的情況。

沔縣。

一路橫衝直撞的西營,在這裡終於停了下來,過了沔縣,前方就是漢中府的平原地帶,再無險可守。

但是這裡不同於之前的堡壘,這是一座城池雄關,整個沔縣內外,駐紮的清軍數量已經超過兩萬,是一個極其難啃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