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武君臣之間火花四濺之時,遠在雲南的西營也遇到了一場內訌危機。

半月前,孫可望試探性的改雲南為雲興省,目的就是為了試探西營內部對於他們自立的態度。

但結果卻是讓他極為沮喪,不僅是李定國這個實權人物對此很不感冒,甚至西營內部大部分將領都對自立沒有太大興趣。

但如今已經被西營節節勝利弄的有些盲目自大的孫可望,卻是根本不打算放過這個自立為王的機會,內心的野心自從冒出尖芽後,便不可扼制的快速成長起來。

但擺在眼前最大的障礙,卻是之前一直親密無意的好兄弟李定國,這傢伙脾氣又臭又硬,是個一根筋的傢伙。

之前在張獻忠麾下時,便不知多少次頂撞於張獻忠,但這傢伙偏偏又是一個勇猛善戰的,深得張獻忠喜歡,更是從來就沒責罰過他。

脾氣火爆,為人正直果敢擅戰,李定國在西營之中聲望一直很高。就算孫可望想要壓制他,也必須有說的過去的理由,否則輕易動手的話,一個不好,西營就會直接內訌,大好局面付諸東流。

但任憑孫可望辦法想盡,卻依舊沒有如何奈何李定國,反而因為小動作頻繁,讓李定國原本對他還算恭敬的態度,變得如今疏遠又充滿著防備。

數日前,孫可望藉口李定國不尊他這個西營新頭領,要當眾打其一百軍棍消弱其威信,卻是立即遭到全軍上下一致的反對,甚至在孫可望堅持之下,雙方陣營一時間劍拔弩張,險些就此內訌。

這次不成功的苛責,最後以李定國退讓,當眾受了二十軍棍才得以解除。

但是卻不僅沒有達到孫可望想要的效果,反而讓西營分裂的現狀進一步加劇,李定國一系甚至直接出了昆明城,向北進入曲靖駐紮,讓西營上下頓時一片譁然。

有鑑於西營隨時可能分裂內訌的風險,孫可望最近幾日已經完全停止了所有小動作,甚至還數次去信安撫李定國,表示自己只是為了正軍紀,並無針對的意思。

不過這些信件都石沉大海,根本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

李定國的這種態度,讓孫可望想要自立的想法,漸漸的變成泡影,根本無法施行下去。

就在孫可望極為沮喪,甚至都有些想要放棄自立念頭之時,卻是突然收到了南明二帝內訌,永曆皇帝被打的連桂林老巢都不要了,狼狽竄入貴州的情報。

聽到這個訊息,孫可望只是思量片刻,便即哈哈大笑起來。

憑心而論,孫可望是不希望西營分裂的,畢竟一個強大而且統一有凝聚力的西營,才是最符合他要求的西營。

這樣的西營才能讓他在這亂世站穩腳跟,雄霸一方,進而競逐天下。

在眼睜睜的看著他最後的親人,一直百般屈辱為他求取一口吃食的母親在他面前上吊自殺,手腳慢慢無力垂落而下不動後,再面對於大明朝,孫可望剩下的也唯有仇恨和報復。

自記事起,他的一家老小便即連續不斷的,倒在飢餓與官府催糧的板子之下。

三個哥哥,兩個妹妹,父母,爺爺奶奶,叔伯等親人,只是數年之內,便即凋零大半,剩下僥倖的也都逃荒他鄉,再也無法找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