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著眼,心懷怒氣,摔門而去。

大雨瓢潑,攔不住離去的匆匆。

最終,葉問還是答應去了。

不是為了武人的名頭,而是為了見識無敵的宮家。

眾人欣然,金樓再度設宴,舉行引退儀式的下半場。

這日是個晴天,空山新雨後,正是好時節。

空氣中的溼悶少了很多。

葉問養足了兩天精神,黑色長袍,襯出武人挺拔和氣度。

剛出門,就在門口遇到一個人。

劉琛。

“在下聽聞葉先生今個兒有喜事,我來祝賀你。”

手執抱拳禮,腳下站樁。

“宮家六十四手,是宮寶森前輩揉北地形意八卦為一門,推成出新而來。不巧,我也會點北地的拳法,還請你指點一番。”

葉問聽到這,知道來人是善意。

這種行為,不啻於考試之前有個人過來給你圈個重點。還拿個類似於壓軸大題的題目給你做。

回以抱拳禮,站成二字鉗羊馬,準備應戰。

八卦掌以掌為刀,擅長偏門搶攻。

劉琛沒有廢話,腳下趟泥步,身子伏低,如四腳獸一般竄上去。

掌刀翻飛,湊在身前五寸之內變化萬千。

詠春一門雖只有三板斧,但最不怕的,就是貼身短打。

攤、膀、伏。不過三式變化,卻是大道至簡,凝練至精華。

二人輾轉騰挪,戰做一團。

其實在前朝以前,江湖並沒有什麼拳術。

畢竟拳術練的再厲害,也挨不過當頭的一刀。

直到當年旗人入關,為了統治全國,決定收束天下鐵器。

自此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統統不能現世。

人與人的爭鬥,大多能靠拳頭。

於是乎,本是耍大槍的武人脫槍為拳,將槍法化為拳法。玩大刀的武人化刀為掌,將刀法的變化與步伐掌勁相合,成了刀法。

八卦掌,也是這般由來。

手掌做刀,有了更多的騰挪轉化的空間,只見劉琛左翻右轉,步伐敏捷,一雙掌刀有六十四變化,打起來是神出鬼沒,連綿不絕。重心隨著動作變化,如秦王繞柱般圍著葉問。

手、腳、身合一,推託蓋劈、撞搬截拿。

意如飄旗,氣似雲行。

葉問也確實是武道的大家,一身爭鬥經驗數不勝數。不過幾個回合,就漸漸把握住了劉琛的動作,開始試著主動招架進攻。

靈機一封,擋住了劉琛進攻的掌刀。

這是熟悉了八卦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