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無線電與花轎子(第2/4頁)
章節報錯
想讓人知道詠春,容易。
想讓詠春在世界揚名,難。
劉琛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位詠春李。
他利用電影,把詠春帶到世界。
但還有兩個困難,一個是突破津門武行的壓迫,另一個,是這個時代。
這不是和平的時代,電影也不像後世那樣有影響力。
所以,劉琛制定了新的計劃。
他先盯上了武行背後的實力。
軍政商界。
留聲機,富貴人家的專屬,靠這個,完全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進軍政商界的眼。
再利用後手,一步步把旗子落好。
那一夜過後,收音機送給了張忠,劉琛的生活恢復了平靜。
按武士訓練法訓練,修留聲機,在車間造東西。
成功造出收音機後,劉琛便開始嘗試設計收音機的工業流水線。
是從最基礎的工業原料加工到最終成品的全部流程。
在民國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結合所兌換的知識進行整合。
劉琛拿出來的收音機,是超前這個時代的,無論是便攜性、靈敏度、抗干擾性、保真度還是訊號接收範圍,都是碾壓式的存在。
可它有致命性的問題,那就是它的出身。
不是在燈塔國這樣的國家。
想推廣會面臨兩道深淵。
生產線封鎖,技術敲詐。
西方會封鎖所有需要進口的工業元器件,並想辦法要挾國內交出製造原理。
這是時代的困局,劉琛解決不了。
他只准備做好自己的事,剩下的交給有希望有能力解決的人。
比如,張忠和他背後的家族。
張忠的父輩是軍界大勢力,虎踞一方。他的兄弟眾多,各有所長,經手的事業橫跨軍政商三界。
就連他自己,不到三十歲,就把留聲行做到了津門最大,並藉此建立了極為深厚的人脈。
更為重要的是,張忠和他的兄弟是愛國人士,半年相處下來,也讓劉琛相信張忠的人品。
……
半個月後的清晨,晨曦如瀑,灑在院中的劉琛身上。
他在練功。
露肩背心,寬鬆短褲,白底布鞋。
乾淨利落。
正值寒冬,劉琛感覺不到寒意,汗液蒸發,如有云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