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4000+(第2/2頁)
章節報錯
之前的夾心餅乾在廠房蓋好之後就下線了,連帶著那些舊機器也一併賣了,不知道人家進價多少,反正經過木炎那麼一改造,最後四個大機器她還賣了七八萬塊錢,也不容易了。
木炎合資的企業食品生產機器已經到位,開始做冷凍食品,未來要朝著速凍食品方向發展。
因為冷凍食品裡的各種肉類、菜類、海鮮類、米麵油什麼的需求都比較大,所以空間的這些物資,也可以藉此機會走銷掉一部分。
這個年代的冷凍食品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是也有需求,所以李想也不著急,先慢慢做出口碑,然後再擴大成產規模,反正就她目前所擁有的這些機器,可都算是華國最先進的一批裝置了。
在這上面,木炎也是花費了不少的功夫,沒有學習過這個行業,硬是將自己從門外漢變成門內漢,甚至還申請了國家專利,得到了生產企業的股份,這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畢竟李想給出的,只有一個說明書,外加一個簡易的安裝圖紙,還有機器本身罷了,他能靠摸索製作出來,並且成功上市,這就是實力的見證。
在冷凍食品銷量一般的時候,還有一臺辣條機運轉著,他們做的也不多,就是正常上下班的量,而且做辣條的環境以及冷凍食品的車間,都經過了精密的設計,說是達到後世的衛生水平也不差,因而這辣條自然也是合格產品,而非三無。
其實做辣條啊,純屬做著玩兒的,只能算是他們食品廠的一個副業,畢竟未來的主流方向還是速凍食品,但是如今不過是八七年,距離九十年代還有幾年熬,前期就當積累經驗了,不求賺的有多少,起碼要保證理想牌水餃的口碑。
87年的暑假過後,李想就開始進醫院實習了,實習期間是醫院各個科室輪流轉,最後再選擇自己想要進的科室。
李想被分配到了y海軍某醫院,也就是連懷義所在地的空軍醫院,還是她每年暑假都要來的那個訓練基地的對口醫院。
連懷義雖然是陸軍,但是距李想還蠻近。
這就意味著她不但要離開京城,還要離開市了,雖然y距離京城坐火車也就幾個小時而已,但木炎還是對這個分配不大滿意。
她們寢室九個人,分配的醫院也不一樣,不過趙淑琴比較幸運,和她一起被分配到了一個醫院。
當然,這不是令李想最高興的,最值得興奮的是,兩個哥哥在這邊服役啊啊啊
木炎知道之後,非常不高興,本來婚期被推後就已經很鬱悶了,現在居然實習走了,這他哪能樂意啊
說起這個婚期啊,其實也不是李想故意拖得,實在是他們倆都太忙了。
工作之餘,學習之餘的所有時間都被安排的滿滿當當,有時候連李華也只能在上課的時間見到自己閨女。
再說外公外婆,退休後吧,學校又返聘了,因為學校老師比較緊缺,所以他們仍然住在京大,也就只有寒暑假的時候,會去市和他們團聚。
京城的房子就這麼空置了下來,偶爾他們會回去打掃打掃衛生,住一住。
李想忙道什麼程度呢
每年暑假,別人訓練倆月的考核專案,她能在半個月之內搞定,就為了能夠提前回京折騰她的事業去,為此她不知道要趕多少進度,多少次別人睡覺她在外面偷偷訓練,其實像她這麼強大還這麼努力的人,真的不多。
但她做到了,這就是實力的驗證。
因為實習期間距離京城較遠,自然而然的也就顧不上生意,木炎沒辦法,只能又回到京城的研究所坐鎮,就為了自己媳婦的事業能夠穩定發展。
說起來他也是不容易,這些年為了媳婦的事業,可謂犧牲巨大,當然,甜頭也賺了不少,就單單這些機器製造行業給他的分紅,就夠他們這輩子吃喝不愁了,更何況還沒算那些零碎的企業、國外的企業分紅,這個數量,可以說是難以估計的。
軍醫院的患者流動量沒有普通醫院的大,而且患者的受傷部位也有一定的侷限性,李想只在這家醫院呆了半年,就覺得學的差不多了,再待下去,好像也學不到啥。
不是她這麼自信,實在是因為她本身就是一位有經驗的醫生,習慣了普通醫院的人流量和疑難雜症,難免會覺得軍醫院這邊太過狹隘虛構情節,勿深究勿對號入座,於是在結束大五的課程,並順利畢業之後,她考取了清大仁和的碩士,之後又從y轉戰京城,這一年是88年9月,她23歲。
碩士生除了在院校研究所之外,也是需要到協和醫院進行實習的,但凡能入正規的三甲醫院的醫生,哪一個不是碩士博士的,當然,八十年代這種學歷的人還不算多,至少要達到本科以上,但是在後世,卻是一抓一大把的博士生。
到了協和之後,她的工作就徹底的忙碌起來,甚至開始像一個正常醫生一樣輪流轉了。
雖然是實習醫生,但是李想畢竟是個老手,導師問什麼,數她反應最快不說,說出來的知識點,有時候連導師自己都需要再三確認之後才敢得出正確的結論,所以不管李想去哪個科室,都能被主任醫師看上,這就是實力的認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