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4000+(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初李想遲遲沒有註冊公司,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在這兒,她這些物資,都沒有來路,自然也就沒有流水賬來證明它的渠道。
最好的辦法就是半進貨,半空間的物資來回折騰,同時保留以前倉庫的生意,她這邊也不了發票給他們,要的話就這樣,不要的話就算了,畢竟如果真的南方拉過來的海鮮,不可能像她這樣賣的這麼便宜。
經過這幾年的消耗,八個乾坤袋裡的物資是早就賣完了,然後就是八個五百萬的物資氣泡,如今第一個堪堪見底。
空間核定出來的價格,都是比照著穿越之前,或者穿越世的價格進行核定的,但是她從這裡拿出去再賣,那就是當世的這個價格,所以五百萬的貨她未必能夠賣到五百萬,也許只是五十萬,甚至更少。
為此她專門找杜濤他們幾個開了個會,會議主要內容就是宣佈了一下他們幾個日後的分工,然後讓他們自己根據需要招聘相關人員。
當然這一點她會想辦法找木炎幫忙,多找一些退伍的軍人進來,食品廠未來還是需要大批次的工人的,原有的那些工人,找一些技術嫻熟,外加人品可靠的進來,偷奸耍滑的統統斃掉不用。
倉庫、飯店這邊直接用退伍軍人即可。
人員招聘上其實問題不大,最主要的還是管理上,李想為此還寫了針對性的條例給他們,讓他們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斟酌修改,最後如果確定了,就作為他們企業的一種文化。
倉庫進貨渠道,原來的倉庫還保留,但是還需要他們自己找一些可靠安全的渠道,這樣有了渠道,有了發票,公司的賬目就能搞起來了。
剛開始面不需要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主要賣的就是面,老百姓能出來吃碗麵就已經很不錯了,頂多他們再做一些小菜、冷盤、滷菜、啤酒飲料之類的摻和著賣,要想往酒樓方向發展,她想回頭看看周圍的房子有沒有打算賣掉,如果有這個傾向,哪怕貴一點,她也想盤下來,這樣日後管理起來,也方便。
她把這個想法告訴杜濤他們之後,就不管了,由著他們自己折騰去,最後拍板的時候她再出現就行了。
就這樣,面起來了,倉庫做起來了,至於食品廠,她一方面讓木炎想辦法將老舊機器進行改造,另一方面讓木炎根據他空間那些烘焙、烤爐等各種食品機器的樣子,進行設計,然後以分紅或者買斷的方式交給我國的生產廠家進行生產,之後再讓他們免費贈送給他們廠子,如此一來,節省一大筆開支不說,還給木炎帶來了財路。
兩個人這麼一商量,就定了,所以在新機器還沒有到達廠子的這半年裡,木炎改造出來的夾心餅乾機器,在李想的調配下,重新上市了,食品廠的名字就叫做bj理想食品有限公司,餐館bj理想餐飲文化有限公司以及倉庫的bj理想農產品貿易有限公司,三個公司,三個法人,李想負責幕後的總策劃。
掙錢當然沒有她想象中的那麼容易,以前是個小作坊,不需要報賬,每次買賣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現在不一樣了,開了公司,人多了,各個部門,各個程式,全都缺一不可,需要她操心的事兒也就更多了。
為此公司專門買了四輛大卡車負責專門的運輸,這四輛卡車加起來就要五六十萬,她肯定沒這個錢,都是木炎靠賣技術得到的。
當然,車都能入公司的固定資產,日後可以抵稅。
八幾年還沒手機,固定電話都少的可憐,只有機關單位有電話,個人還沒有,所以和杜濤他們聯絡起來很費勁,所以大多數情況他就讓他們聯絡木炎,實在聯絡不上了,就自己做主,因為她這邊沒有木炎那裡接電話方便。
市這邊的麵館她到底沒有開起來,因為精力不夠用,所以就取消了這個計劃,至於市存在的這個倉庫,也沒有被丟棄,畢竟她現在還在市,他們這邊只要有人在,她就能運轉起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不是
這個倉庫雖然小,可每個月也有萬把塊錢的進賬呢,不可小覷
經過半年的摸爬滾打,到了86年的上半年,飯店每個月的收入已經穩定在萬元以上了,來他們麵館吃飯的人絡繹不絕,而且仝浩張斌還特別能幹的將東西隔壁的房子也談攏了,當初他們買的這一大套是三萬,如今左右的這四套大的,合計以十萬元拿了下來。
他們知道他們是一家,所以獅子大開口,一套小房子就要到了兩萬五。
畢竟麵館的地方就是兄弟倆的房子合併起來賣的,相當於是兩套小的四合院,他們的戶型都差不多,一萬五漲了一萬,到兩萬五,能接受,懶得跟他們砍價,就一次付款買了下來。
十萬元又拿下四套四合院,李想也不著急打算做什麼,先將老房子推倒重新蓋,光這就夠折騰大半年的了。
食品廠這邊的夾心餅乾賣了半年,銷路不說爆款吧,但是也比他們原先廠子原先的銷量高,見狀李想就保留了這部分的工藝,沒有直接捨棄。
因為原來的廠房已經老舊,且位置不大夠將來折騰,所以李想和木炎斥資百萬,在他們這片廠房土地上,重新蓋廠房,宿舍區,辦公樓。
三百萬買的地皮上一章寫的三十,已經改過來了,一百萬重新蓋廠房,一下子就變得高大上起來,畢竟這前後算下來也有三十畝地呢,日後這塊地皮的價格,嘖嘖,不可估量。
所以整個八六年就是在蓋房子之中度過的。
到了87年,李想22歲,大四,上半年王府井那邊新蓋的門面房裝修完畢,左手第一套兩層樓賣漢堡快餐,第二套賣咖啡,然後就是麵館,麵館的右側兩套房合二為一開的是私房菜館,直接就是三層樓高,後院停車場和麵館相通,主打海鮮料理,至此,四個館子都列為理想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旗下。
郊區的倉庫、市的倉庫還在正常週轉,食品廠以及農產品公司這邊,自打有了大卡車負責往來運輸之外,也能正常的週轉起來了。
廠房蓋好之後,一共四個系統車間,食品廠的倉庫和農產品的倉庫用一個,其他三個車間都是生產車間,前面還蓋了食堂、辦公樓以及宿舍區,耗資百萬的嶄新廠房絕對不是蓋的,手底下靠她吃飯的人已經達到了上百人之多,未來李想兩口子肩膀上的任務,也越來越繁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