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看臉也就罷了,到了體工隊也依然如此,你有實力如何,有些場面人家就是得看臉,你要長得好,資源都比她這些醜小鴨多,而她空有實力,即便去了體工隊,也是屬於那種默默奉獻的替補。

花樣游泳和跳水那邊她是壓根兒就沒想過,蝶泳、自由泳、仰泳、蛙泳四大專案他們每天都有訓練,每個季度都有考核,這個不管年齡大小,只管實力,因為青少年是7到18歲這個區間的,雖然比賽的時候會根據年齡進行分組,但是在他們體育場內,競爭是不會看你年齡,也不會因為你年齡小就給你優待的,一切以實力來決定一切。

所以李想知道,自己走上的這條路,未必如她想象的那般光鮮亮麗。

不過,不管在游泳館裡有多辛苦,回到家她從來不抱怨,不吐槽,因為她知道,這是自己選的路,再苦再難也得自己走,別人誰都替代不了你,是,也許說一句我放棄很簡單,可是簡單之後呢,你就能安與享樂嗎?

不可能,因為你放棄了這條路,就意味著你要走另一條路,不管哪一條,背後都得有所付出。

這世界上從來沒有天上掉餡餅這一說,除非你是富二代,可就算是富二代,你也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吧?你的父母不可能為你操勞一輩子,早晚有一天你都得自食其力為自己,這就是人生,現實而殘酷的人生。

黃鈺婷的生活一忙碌,和同學們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有些尷尬了,因為他們會發現,她上課學,下課寫作業,放學了上美術,別人回家玩兒的時候,她卻泡在游泳池裡訓練,小小年紀,一下子就成長起來。

她喜歡他們臉上沒心沒肺的笑,如果可以,她希望這種笑容可以帶一輩子,可惜,人生沒有如果,只有果然,果然如此,果然要努力,果然要奮鬥……

1994的上半學期,她以雙百分的好成績回饋了父母。

同時她的書法作品,美術作品,也別老師拿去參加各種賽事,畢竟她是成年人,畫畫的水平肯定是同齡人沒辦法比的,但又刻意讓它多了幾分這個年紀該有的稚嫩和想法,所以總的來說,她在想方設法的讓自己喜歡上這個興趣,也在將自己從老師那裡學到的知識,儘可能的放大,綻放出該有的異彩。

游泳隊那邊經過這半年的特訓,把她分配到了仰泳的賽道里,這不是她擅長的,卻是需要人的地方,所以,她沒得選,唯一的選擇是,努力練好所有姿勢,爭取做一個全能型的運動選手。

去年春節沒回去,是因為要賣錢,今年過年他們依舊沒回家,因為她和二妹還要訓練,而且行程非常緊張,整個寒假幾乎都泡在體育館,以至於小妹整天跟著爸媽一起去上班,因為他們幼兒園放假之後,舞蹈課和游泳課也不是天天都有,而且進入冬天之後,爸媽怕她感冒引起流感,就沒讓她去游泳,只練舞蹈。

因為今年她們姊妹倆訓練太忙碌的緣故,年前媽媽自己回家跟二姨對賬,只待了兩天就匆忙回來了。

滷肉生意依然繼續,今年一年,原本以為他們家的存款能突破到四萬上去,結果現實很骨感,畢竟她們姊妹倆是真的很花錢,所以最後的存款只有三萬六千多塊錢,其中有一萬多還是父母的工資呢,所以綜合算下來,今年他們做生意大概掙了兩萬左右。

三萬六固然不多,但積少成多的道理誰都懂,是吧?

慢慢來唄,三年不行就五年,總會買到合適的,屬於他們家的房子的。

大概因為生活學習一下子充足了,所以她也不那麼強迫自己一定要在幾年內買房上戶口了,這或許就是從一開始的浮躁,不可一世,到慢慢沉寂下來,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向上向前走的一個過程吧?

二姨家的生意也由於這一年的穩定,比去年好了很多,媽媽回家之後對爸爸說,過罷年之後他們倆的工資也由原來的五百塊,漲到一千塊錢,每人一千,那麼光他們倆每月就有穩定收入兩千塊了,也就是說,什麼也不幹,也有兩千塊的收入。

一家五口的花銷都是平時的流動攤位掙得,如果95年大幹一年的話,指不定年底就有買房子的錢了。

李想有些小興奮,不過很快就按耐下來,不停的安慰自己,學習要緊,訓練更要緊,其他的,不是她操心的,不是她操心的。

過罷年2月份市裡面有一場運動比賽,她和妹妹都被通知要參加,所以過了初五她們倆就又去集訓了。

過年是2月初,比賽是2月20號,也就是正月十七,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尤其這還是她們姊妹倆第一次參加比賽,爸媽卯足了勁兒,畢竟到了檢驗這一年多訓練的時刻,能不緊張嗎?

學校正月十六開學,為了不影響最後的訓練,甚至連體工隊都沒讓他們出去,直接住到那兒了,就為了比賽前夕不出岔子,是以爸媽不得不向學校請假了一個星期,當然,寒假作業爸媽親自送過去了。

班主任也是這個時候知道她居然還是體工隊的游泳運動員。

市裡面舉行的這場春季運動比賽分為多個領域,游泳網球分列其中,當天爸爸陪著二妹,媽媽陪著我,雖然不能進入訓練場地和比賽場地,可遠遠的守護著,也是一種責任。

這是李想第一次參加這種型別的比賽,據說這次運動會是和k市的所有的大中專院校,小初高學校聯合舉辦的,體工大隊呢就是一個區一個,挑選的都是青少年,因為各個學校還沒有專業的訓練場地,所以這些優秀的苗子都轉嫁到了體工隊進行選拔和訓練。

黃鈺婷此次參加的專案是女子4 x 100混合泳接力,她遊的是至關重要的最後一棒。

這是教練特別為她爭取到的機會,因為她進入體工隊以來,一直勤勤懇懇的參加訓練,她的努力和成長教練都看在眼裡,或許她不是天分最高的孩子,但卻是最努力的,速度不是最快,但重在一個穩,給人一種很安心的感覺。

而她也非常珍惜這次難能可貴的機會,比賽的時候更是使出吃奶的勁兒,心無旁騖的向前向前,再向前。

三十二進十六他們很輕鬆就進入了,可是接下來就是十六進八的賽事,越是往冠軍的方向移動,對手就越強大,這種一步一個階梯不斷攀爬的過程,她居然有點享受了!

因為你不努力,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