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爹孃在這兒,我都不願意進這個家!”

這是二姨每年都要說的一句話,對於孃家哥哥們,她失望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說起來,陳家大房,三姐妹過的都比兒子們好,老二兒子常年不在家,過的好與壞都和家裡沒關係,大兒子窮,窮的理直氣壯,三兒子也窮,可多少有點人性,起碼在外公外婆老年的時候,在吃的上面沒有虧待他們,然而大舅一家,饒是李想這個外人想起來,也是恨不能上去幫他們錘死。

可惡到什麼地步呢?

閨女來看老人,外甥女給他們送的奶,他們捨不得喝,等他們走了,就給老人喝,這樣一來,他們就不用花錢去買了,可是二姨發現好幾次老人喝的都是過期奶。

奶放的都過期了,給老人喝,這不是缺心眼兒,這是喪良心啊!

他們一家有好吃的時候偷偷躲起來吃,吃完了,再單獨給老人做,而且好的不捨得給老人吃,有剩飯剩菜了,就給他們熱熱,讓老人吃剩的,連饅頭都捨不得給,先問你吃多少,你吃一半給你掰一半,如果你吃過之後覺得沒吃飽,那對不起,沒有了。

在大舅家的時候,老兩口經常吃不飽,屋裡面有小零食,比如麵包酸奶這些,都是女兒外孫女買給他們的,可是這些東西三五不時的被他們的孫媳婦以孩子要吃為理由,要,對,人家就是帶著孩子過來恬不知恥的要。

想想她在回憶錄裡看到的內容都氣的渾身發抖,就別說經歷過這些的女主了。

兜售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大舅一家就是這樣永遠的不知道滿足。

仗著老人偏心他們,可謂將不要臉演到了極致。

可是媽媽沒辦法,誰讓他是她大哥呢,只要爹孃還在,這個家就必須要回。

吃完了飯,又坐了一會兒,二姨就提出要走了,二姨都要走了,他們肯定也不會留下來。

但是該說的話,媽媽還是要說的,“今年爭取把錢給你們還上,如果有需要,一定要說。”

外婆拉著媽媽的手道:“你傻啊你,把自己的身體養好,比啥都強,我們倆你們不用惦記!”

媽媽就是這樣,永遠都是你的堅強後盾,外婆是個好媽媽,可是外公卻不是好父親,自私自利,只想自己,對外婆也算不上關心,對女兒只有索求金錢,只為彌補給他的大兒子。

她不知道外公晚年的時候有沒有後悔過,因為女主意外身故的時候,三十三歲,外公卻還活的好好的,九十六高齡了,每天還照樣出門散步,連村裡的村醫都說,“這老頭,不知熬死了多少人!”

外公的自私闡述到具體的就是,好東西給自己吃,孬東西給外婆吃。

就是包裝好的、外表高大上的奶自己喝,塑膠袋裝的奶不好,便宜,就給外婆喝。

女兒外孫女送過來的東西,或者別的親戚來看他們拿過來的東西,他有時候不等別人走就先看看裡面放的啥。

如果是好東西,就自己單獨放一個地方自己吃,如果連他都嫌棄,那就搓到外婆那兒,讓她吃。

外公很珍惜自己的命,有個頭疼腦熱的就把兒女喊到身邊,讓他們帶他去看病。

有時候腿疼一下,頭疼一下,都要去看看。

甚至特別忌諱別人說他瘦了,就連死字都不能在他跟前兒說。

隔夜水不喝,剩飯剩菜他不吃,讓外婆吃。

跟了大舅之後,天天吃剩飯剩菜,可是他卻不吭氣兒,悶頭吃。

在三舅家,雖然有時候也有剩飯剩菜,但是他也不說話。

然而到了閨女家,不管是老大老二或者是媽媽這兒,他直接對她們說,他不吃剩飯剩菜。

看到好東西,直接就藏到自己屋裡去了。

在閨女家他不給誰講客氣,可是在兒子那裡,他變得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他們了。

這就是外公,一個非常會見風使舵,察言觀色的老人,也是一位剝削閨女,討好兒子的老人。

七八十歲了,還在問二姨和媽媽要大彩電,電冰箱還有電動三輪車,人老心不老,虛榮的很。

難怪外婆看不上他,只要看見他就想罵他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