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規一開始還沒有太將道門這些人放在眼裡,畢竟道門這些人人數上遠比上他手中的兵力,而且剛才道門這些人也一個個都收斂了氣機,根本沒有表現出來他們天境宗師的威壓,自然也就沒有爆發出來三清法陣的威能,此時在主持者的帶領下再次運轉起來法陣,瞬間爆發出來的威能簡直是直衝霄漢,那股恐怖的威壓差點沒有讓他手下這些將士們崩潰,整支軍隊的陣型都散亂了起來。

別說他手下那些將士們了,就是他自己在這恐怖的威壓下都直接被震得心搖神悸,一口真元差點就沒有提上來,所以他的臉色在這法陣威壓下那是一變再變。

不僅是大商的隊伍如此,大夏的隊伍同樣瞬間散亂了起來,作為隊伍主帥的那個年輕將領據說還是一位剛剛邁入天境的少年宗師,在這三清法陣的威壓下一樣臉色泛白。

這位大夏軍中的主帥據說還是一位王族子弟,可是面對這三清法陣的威壓陡然爆發,他不僅自身的氣機陷入了混亂,對於隊伍的掌控更是遠不如廖文規嫻熟,以至於整支軍隊差點就沒有因此而崩潰,幸虧他身邊還有一位輔佐他的副官及時出手制止了整支隊伍的崩潰,這才沒有直接在法陣的威壓下出醜。

不過這位夏王朝的王族子弟倒也不是完全的飯桶,他在經歷過短暫的氣機紊亂之後很快便穩住了自身的氣機,解決完自身的問題之後,立即投身進入整治隊形的過程當中去了,他並沒有責怪副官的僭越,相反還十分聽話地跟隨著副官學習整治隊形的方法和手段。

這應該是一位王族有志之士,這趟任務應該是他的一種特殊歷練,而他也十分清楚自身的定位,把自己的態度擺放得十分端正。他應該是清楚自己的長短,所以直接就放棄了自己出面的打算,就這樣靜靜看著廖文規和姬昌之間的交鋒,默默地觀察著學習著,以至於讓自己隊伍的存在感都變得十分薄弱,所以這也是一個聰明人。

大家都不可能輕易忽視掉這支大夏的隊伍,所以大家其實也同樣在觀察著這位大夏王族子弟,全部都一致認為這位王族子弟的確是個厲害人物,能夠主動放棄自己身份帶來的地位優勢,靜下心來和自己隊伍中的將士們交流,這就足以說明他是一個胸懷大志之輩,一旦真正成長起來必然會是大夏王朝中一方舉足輕重的人物。

大夏和大商這邊的隊伍雖然遭受到了衝擊,但是道門人畢竟不是專門針對他們的,所以很快便被平息了下來。

不過在見識到道門人的厲害之後,兩人立即便明白了,看來道門人是和姬昌站到一邊去了,此時竟然是姬昌和道門人聯手在狙殺王翦大軍。

這樣的情況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要知道大夏和大商那邊收到的訊息是大周這邊出了驚天變故,大秦那邊打算插手分一杯羹,可是現在的情況好像完全反了過來,姬昌這邊一點事也沒有,反而和道門聯手了,這樣的情況兩人雖然不清楚內幕,但是卻必須將情況儘快傳回去,否則,王朝很有可能就因為訊息有誤而出現誤判,造成什麼大的損失。

他們兩人作為先鋒官率領大軍過來,本來就是為了給王朝探明敵情的,現在獲得這麼大的一個訊息自然要立即傳回去。

對於兩人暗中傳訊的情況,無論是姬昌還是神女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雙方卻十分默契地沒有進行阻攔,就這樣讓他們輕鬆將訊息傳遞了出去。

之所以讓兩人傳遞訊息,目的當然是為了引動大秦、大商和大夏更多的力量過來,他們要趁機將三大王朝的力量削弱到最低,然後才能夠趁機將三大王朝全部吃下。

廖文規和姒康(大夏王族姓姒)兩人在發現自己傳訊暢通無阻的時候,心中其實多少也有些疑慮,他們都覺得情況不太正常。

他們進入大周暢通無阻多少還是能夠解釋得通,可是現在明知道他們心懷不軌,姬昌竟然一點也沒有切斷他們傳訊的意思,這事情就完全說不通了。

兩人雖然年輕稚嫩,但是絕對不傻,所以在傳訊之後他們心中就有些後悔了,然後緊接著他們又各自將姬昌無視他們傳訊的情況反饋了回去,就希望朝堂之上有聰明人能夠給他們一個解釋,並且能夠從中解讀出來姬昌的真正目的。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傳過去的訊息不僅沒有給那些朝堂上的人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相反,這反而讓大家心中是一頭霧水,完全把握不到大周的脈絡,反而讓大家心中顧慮重重,最終兩大王朝一合計,竟然同時向大秦那邊傳訊了過去。

這就是朝堂上的聰明人能夠想到的最好辦法了,一切有大秦在前面衝,他們偷偷躲在後面看情況撿便宜就好。

大秦那邊其實在長時間沒有得到王翦的聯絡就知道情況可能不妙,卻沒想到竟然是道門在背後插手對王翦出手了,這樣的情況大大出乎大秦上下的預料,他們實在是想不出來道門插手他們和大周之間戰鬥的理由。

不過看大夏和大商那邊傳遞過來的訊息言之鑿鑿,他們也不得不暫且相信了,接下來就是救不救怎麼救王翦的問題了。

從大夏和大商那邊傳遞過來的訊息可以看出來道門那邊動用的大陣十分恐怖,想要營救王翦的話,非得動真格的出動足以威脅大周的軍力不可。

只是現在事情已經擺在了明面上,他們這邊動用這麼大的人力物力,一旦戰爭真正爆發起來的話,恐怕躲在後面窺視他們的大商和大夏隨時有可能調轉槍頭對準他們也說不定。

王朝與王朝之間從來就沒有什麼情義可言,對於王朝來說一切都是靠利益說話。

朝堂上眾人七嘴八舌一時間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最終還是秦王發話了,只聽他沉聲道:“諸位愛卿只想著王朝局勢問題,卻沒有想過,王卿家出征可是本王親自點名的,現在他有危險了本王又豈能袖手旁觀,這樣的王是你們願意輔佐的嗎?現在本王把話撂在這裡,大家無需理會什麼局勢,一切以營救出王卿家為第一要務,大家趕緊想想如何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馳援王卿,並且立即以本王名義傳訊姬昌,如果王卿有任何閃失,本王必將用整個大周作為王卿的陪葬品。”

秦王如此霸道的宣言不僅沒有引來下面眾人的反感,相反所有人在秦王霸道的宣言下竟然都轟然應諾,而且一個個臉上的表情都是一臉激動之色,眼中射出的都是崇敬之色,就好像秦王這種霸道的宣言才是他該有的樣子。

秦王一言而決之後,整個大秦王朝便迅速如同一部精密的機器運轉了起來,很快便有一艘艘的超級空行戰船從大秦各方升騰了起來,如同江河奔騰一樣匯聚一處向著大周王朝進發。

在大軍出動之前,早就有人草擬了國書傳到姬昌手中,文中當然不可能像秦王說得那麼鋒芒畢露,但是大體意思就是讓姬昌手下留情,不要誤傷了王翦,否則秦王會很不高興。

姬昌在接到秦王朝傳遞的國書時,也只能無奈苦笑,感覺自己就是個背鍋的,他只能將秦王朝的國書傳給了神女,該如何回覆或是行事最終還是得神女來做決定。

此時的姬昌大部分心思都沉浸在自己的法陣世界中,在他看來法陣的突破才是他現在的重中之重,經歷過對王翦操控大軍的洗禮之後,他感覺自己在法陣上的領悟有深了一些,彷彿突破已經近在眼前了,只是感覺終究是感覺,真要操作起來那層屏障還是無法突破,只是現在他已經能夠清晰感知到自己的屏障,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神女在收到姬昌傳遞過來的秦王朝國書之後,依舊沒有做任何回應,彷彿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這回事一樣。

神女如此反應,姬昌自然也就難得糊塗了,大秦那邊傳遞國書的官員久久沒能得到姬昌的回覆,只能如實上報,秦王聽完之後冷哼一聲道:“既然如此,那就加快行軍速度,派遣一支強軍先一步殺進去,盡一切可能為王卿爭取一線生機。全軍入境之後先不管大周的反應如何,給本王先屠滅三千萬生靈,然後再替本王問問他姬昌有沒有收到本王傳遞過去的國書。”

顯然姬昌如此不識抬舉的行為徹底惹惱了秦王,所以才會給出這樣的王令,要知道無辜塗炭生靈在整個太虞疆域內都是重罪,哪怕是一國之王也不能無緣無故地去屠戮百姓,否則是要被所有王朝聯名彈劾施壓的。

也就大秦打出了自己的威勢,秦王才敢如此任性而為,根本不怕其他王朝聯名彈壓,大不了事後拿出一筆金銀作為賠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