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2-60 大周野史(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王沒有先入為主,畢竟現在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自己的臆測,在沒有得到更多的證據之前,他不應該對事件進行臆斷。
剛好這個時候外面負責警戒之人傳來訊息,黎氏車行內的黎族人終於有了反應,一群人開始四處搜尋他們的蹤跡,已經有人向著他們方向來了。
武王當即不再遲疑,直接吩咐身邊的人各自分組分別尋找一個傳送陣進行傳送,這樣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搜尋傳送陣後面接通的空間,又可以暫時避免和黎族人造成新的衝突。
武王自己也隨便找了一個傳送陣,跟隨其中一隊離開,不過就在他們一一傳送離開不久,黎族人也發現了這邊的情況,一群人圍攏過來檢視這邊的情況。
看到傳送陣時,其中自然有熟悉這種法陣之人認出了這應該是傳送陣,他們立即封鎖了這個地下坑道,同時將這裡的情況上報給了族中。
黎族人雖然一個個勇武,但是能夠被族中派遣過來黔都經營這麼大一座車行,其中自然也有聰明人,他們已經從這次事件中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所以他約束著族人沒有輕舉妄動,同時也派遣了人前往王宮希望文王能夠就此事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武王自然不知道自己眼中的魯莽之輩竟然能夠將事情安排得如此井然有序,他此時已經隨著傳送陣進入了一座鬥獸場,身邊的屬下早就已經前往這座鬥獸場各個方位進行偵查去了,只有他一個人站在鬥獸場的中心,凝神打量著鬥獸場內的情況。
武王不是沒有見識的二世祖,相反他不僅見識非凡,同時也是一位好學之人,幾乎將王宮內文王珍藏的所有古史經籍都通讀過,所以站在這鬥獸場內,他竟然浮現出來一種似曾相識感。
之前處理異獸暴亂那次事件時,武王並沒有親自去那鬥獸場內看過,最多隻是在關押異獸的地方瞧了瞧,現在還是第一次仔細打量著這鬥獸場。
他感覺自己似乎好像在什麼地方看過這鬥獸場一樣,只是一時間那種熟悉感有些模糊,需要時間來仔細回憶其中的相同之處,這樣才能夠找出和自己記憶相符的點。
武王眯著眼睛,一邊打量著鬥獸場內的情況,一邊和自己記憶深處的某個點進行印證,慢慢的,他終於在自己的記憶深處找到了那個點。
大周疆域其實是當年太虞皇朝下轄的一處蠻荒之地,這裡居住的都是各種蠻夷族群,其中有蠻、夷、羽、苗、黎、百越、蒲、柬等部族,這些蠻夷不服教化,各個都有著自己的信仰圖騰,就算想要將他們強行整合起來,做起來也十分繁瑣,而且這片土地多數是異獸橫行土地貧瘠之地,根本沒有什麼利用價值,所以太虞皇族基本沒有人看得上。
最終,皇朝也只能隨意派遣一人過來鎮壓,只要各部族不亂,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不過由於這片區域一直異獸橫行,而各大族群部落都善於調教異獸,每年都有大批的異獸被馴服,然後敬獻給皇族,慢慢的這片區域的異獸反倒成為了一些貴族攀比的手段,許多貴族子弟都以擁有獨特的異獸坐騎而自豪,這才讓這片蠻夷之地漸漸再入一些貴族的眼中。
當年被派遣過來鎮壓各部落的人正是現如今的大周王族姬家的先祖,也就讓姬家慢慢的在這片蠻荒之地紮下了根,在太虞皇朝覆滅之後,姬家憑藉著自己掌控的這片特殊疆域脫穎而出,成為了現在的大周王族。
這才是姬家真正的發家史。
姬家當年可以說是太虞皇族的御用馴獸師,是專門為皇族提供各種異獸坐騎的御馬監都尉,只是他這個都尉比較特殊,是專門為太虞皇族管理這異獸繁衍之地的無冕之王。
隨著腦海中的記憶不斷回放,姬發也終於想起了自己為什麼會對這鬥獸場如此熟悉了,這些鬥獸場應該是當年自家先祖想方設法開闢出來專門讓各族馴獸之用的馴獸場。
據說當年黔都就是一個最大的馴獸場聚集地,太虞皇朝有頭有臉的貴族中人就沒有一人沒來過這黔都馴獸場的,姬家也是藉助這馴獸場結交了太虞皇朝半數的權貴,同時也憑藉著這馴獸場賺得盆滿缽滿,這才終於從一個小家族一躍成為了頗有底蘊的世家大閥門。
只是當年太虞皇朝應劫之時,整個太虞疆域天地傾覆,這盛極一時的馴獸場也隨著大劫降臨而一朝盡毀,最終隨著百年征戰結束,到了自己父親手上才發動了整個王朝的力量在這片廢墟上建立起了大周的王都黔都。
看來這地下的所謂鬥獸場只是有心人發覺了這地底殘存的馴獸場加以改建而成的,這就難怪自己會感覺到眼熟了。
回憶越是清晰起來,武王就眉頭皺得越緊,因為現在還知道這城下有馴獸場廢墟的就只有那些部族高層了,難道說這鬥獸場事件真的和黎族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