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趙鏑小時候被囚禁在天牢中度過一段時間,時間大概有兩年左右,所以趙鏑這番改動之下,倒也似模似樣能夠唬得住人,至於詩詞中的那些歷史掌故和名人,可能有些與這個世界中不太相符,但是也沒太大關係,只要詩詞足夠驚豔,些許瑕疵也用不著去解釋,況且這也只是趙鏑心血來潮的一個惡作劇而已。

只是讓趙鏑沒想到的是,隨著他將這首另一世界流傳千古的正氣歌吟誦出來,本來被李岡浩然之氣把控的時空突然就開始劇烈翻滾,整個世界就好像沸騰起來的開水一樣,再也不受李岡的掌控。

這卻是趙鏑這個始作俑者都沒有想到的。

他沒想到一首正氣歌竟然能夠引動如此激烈的反應。

這是因為趙鏑自身對於正氣歌的領悟還不夠深,要知道這可是文正公的絕命詩,其中蘊含的精神非儒門精英不能通悟,而越是精修儒學之士越能夠感受到這首詩詞中的那種崇高的氣節和拳拳之心。

詩中蘊含的浩然正氣在大儒眼中那真是如皓月當空不能直視,趙鏑的這番吟誦直接就破了李岡的那顆儒心,在正氣歌面前他無法自禁地心生羞愧,整個世界觀都開始不由自主地崩塌。

文壇宗師的絕命詩又豈是人人都能夠承受得住的,尤其是身為精研儒學卻心有瑕疵的李岡,被這正氣歌一照之下,他儒心中的那縷破綻簡直纖毫畢現,這也是李岡無法承受正氣歌以至於世界觀直接坍塌的原因。

趙鏑負手傲立船頭,面對李岡浩然之氣將他們一船人剝離出天地,他一臉雲淡風輕,只是淺啜低吟地弄出一首詩詞,便輕輕鬆鬆地將李岡的攻擊化解。

正氣歌這種註定要傳天下的驚世雄文完全不是趙鏑身後那些梁山上的土老帽能夠理解得了的,他們只是感受到趙鏑的身影在自己眼中無限放大,好像瞬間變得偉岸起來,蒙上了一層不明覺厲的神秘感。

大家從來沒有想過趙鏑竟然會有如此詩才,僅僅只是吟誦了一首詩就將一位大儒的攻擊化解於無形,正氣歌一出所有人都感覺身體一陣輕鬆,那種大難臨頭的不安心理瞬間消失,只是看著眼前趙鏑的身影耳聽著趙鏑深奧無比的吟誦,便沒來由得覺得無比安心,心中只想瘋狂為面前老大那偉岸的身影瘋狂打call。

人群中也就只有略通文墨的岳飛和有些許文字功底的吳用才能夠隱約感受到趙鏑吟誦的這篇雄文的厲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