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範槓頭啊......

趙官家一愣,差點沒讓范仲淹給氣樂了。

所謂聰明不過帝王,蜀山仙田一事如何真能瞞得過他這個大艮皇帝?只是你范仲淹就算要提及此事,也該分個場合吧?

趙官家雖然對太子很是不滿,堂堂大艮太子,竟然相要透過結交蜀山一脈,借重峨眉青城背後真仙老祖的力量保證日後順利接掌帝位?出發點就錯了!

不過自古薄情帝王家,太子與皇子表面上兄友弟恭暗中相互爭競這種事他當年其實也沒少幹,老子不說兒子醜,再怎麼說也是自己親生的。

可是說到底這也是趙家的事情,這是什麼地方?大艮皇莊天地祭壇,今天更是大艮朝昭示天下,以重農耕的大日子,你范仲淹在這個時候挑出蜀山仙田一案,打得既是太子的臉、更是他這個大艮皇帝的臉!

趙官家只覺心中鬱怒,微微冷哼道:“範愛卿,如此說來,倒是你為官不力,有所失職,朕理該治你之罪了?”

說著望向范仲淹,趙官家的眼中盡是玄機......

趕緊叩頭山呼萬歲啊......朕看你是個老臣,自然會揭過此事不提,待得上了大金鑾,先經百官群議定下那齊金蟬之罪,峨眉之名自然被汙,到時你範槓頭再跳出來指責蜀山仙田一事,朕‘再三考慮’後,自會命人徹查此事,到時就算是峨眉青城的真仙老祖到了,也是無話可說,只有麵皮受損!

就是太祖伯伯賞賜給峨眉的仙書鐵券實在有些麻煩,朕到現在也沒想出個妥善的解法,但願包正那小子有破局之策?

還有那蜀山仙田一事實在是鑽了大艮律法的空子,處理起來十分棘手,實在不行,朕也只能想方設法逼迫那齊漱溟當殿犯上了,不過看這姓齊的倒是有些城府,此事怕是不易......

趙官家的目光從范仲淹和包正的臉上掃來掃去,看到范仲淹彷彿鬥雞般的樣子,心中暗道這什麼人啊,明明是天下聞名的大才子,做起事來卻像個孩子一般衝動。

“陛下,臣正要自請責罰!”

范仲淹在百官目瞪口呆的注視中,似乎是打定了要攪局的主意,腦袋一歪,嘴一撇:“臣算什麼父母官?想起來我都害臊呢!

陛下身在宮中,哪裡知道這川蜀一路的齷齪?

說什麼去歲收成兩百三十萬擔?

呵呵呵......真是好多的糧食啊!可陛下是否知道,這兩百三十萬擔糧食中有多少是仙草靈藥折算而來的數字?又有多少是歸於蜀山一脈、被峨眉青城所得?

而且人家還不用課稅繳納公糧!只因這些統計田畝的中的四成曾於康誠十五年被惡妖欺佔,蜀山弟子降服惡妖為國收回田地,合該一年不需課稅!

陛下,太宗皇帝‘仙糧’折算之法,真是貽害無窮啊!”

此言一出,不僅是群臣色變,趙官家也是瞬間龍顏盡赤,冷哼道:“范仲淹,你好大的膽子!”

大艮太宗皇帝趙光義是出了名的得位不正,當年燭光斧影,太祖太宗兩大武聖交手之時,小半個大艮都為之震動,此事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而且太宗最為人詬病的,還不是燭光斧影之變,而是在位時推出的‘仙糧折算’之法。

所謂仙糧折算之法,也就是說各大修煉宗派的仙田可以不受大艮農耕律法的限制,不種穀物而種各種靈藥仙草,只需對等一定量的穀物向朝廷課稅即可。

而在此之前,太祖皇帝可是堅決不允許修煉宗派佔據民田種植藥草的,畢竟民田是皇朝根本,而且各派種植仙田,多半會用陣法催動地力,原本可以連續耕作十幾年的肥田被他們這麼一弄,可能三五年就要荒廢,還要花上三五年才能養回來,久而久之,難免會動搖國本。

甚至就連各大宗派於深山大澤中開闢的荒地,三年後都要歸為國有,而後分配給農家;否則大艮國泰民安久了,老百姓個個都想著多生多養,二胎不夠還得三胎四胎,人口越來越多,田地不夠怎麼可以?

可是太宗皇帝得位後,卻推出了‘仙糧折算’之法,以後都不用遵照朝廷律令種糧納公了,只需要種植宗派最需要的靈藥仙草,而且所開荒地也可長期種植仙糧,與普通農田等同,不需三年後歸為國有。

這些修煉宗門可不是靠天吃飯的老農,哪裡會被普通糧食所困?

他們不種糧食,卻還是要吃的,這就造成了大量的糧食消耗;而且為了各地官員的政績考慮,這些仙田明明種植的不是糧食,卻還是可以對等一定量的普通穀物,雖然還需要課稅交公,可這些宗門繳納的公糧從哪裡來?大艮朝的糧食可不會因此增多一粒。

太宗趙光義之所以要實行此法主要是為了將國內矛盾向國外轉移,準備北伐魔國、收復幽雲十六州,從而消除天下臣民對自己得位不正的非議。

要打大仗,國內是首先要穩定的,無奈之下才以此法拉攏各大宗門、尤其是西南蜀山一脈,準備等到收復了幽雲十六州,消除非議、坐穩帝位後,再逐漸更改修正。

哪裡想到在北伐的關鍵時刻,北地魔國竟然出了幾個天才橫溢的魔主,更有真魔在背後支援,結果北伐失敗,趙光義也重傷而歸,被他鎮壓的太祖皇帝卻在此時破鎮而出,二帝相持,令他不得不盡早退位,一心對付自己那個老而不死的武聖大哥。

結果這個狗屁國策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