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獲全勝收殘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炮聲自然是滕軍所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為何滕軍出現在了寧軍的東方?
其實,自從昨日寧軍撤回營寨之後,馮高寵並沒有閒著,他也在想如何對戰那五萬滕軍。雖說兩倍於對方的兵力,可單單在這峽谷口進行衝殺,接觸面太窄,短時間內難以對滕軍造成大面積的殺傷,若是滕軍不願與之混戰,會迅速後撤。
馮高寵此次西征是要對滕軍進行絞殺的,他可不想輕易放走滕軍,最好是將其包圍起來進行殲滅。
在來時他注意到,這長長的峽谷南北兩側各有一個道口,就在他們身後50裡的地方。他便派人前去探察,看看那道路是否可以通向滕軍的後方。
斥侯派出去了,直到晚間才回來。南邊的那條道路順著小河逆流而上,能夠通到滕軍駐地,只不過會到滕軍的側翼。若是在那裡設伏兵,滕軍會向西退卻,還是會有退路,無法將其包圍住。
而北側的那條道路,完全可以繞到滕軍的後方,只不過就是遠了些。
馮高寵最終決定,分兵5萬,經過北邊的小道繞到滕軍後方,隱蔽到樹林裡,以煙火為號,他看到煙火便率隊正面攻擊滕軍。而那後方的寧軍同時也發起攻擊,這樣就能將滕軍前後夾擊。
想那10萬人將他5萬人包圍起來,必定能夠大獲全勝。也許這一戰就會結束他西征的任務。
他本身想得不錯,連夜就把兵派出去了。為了防止寧軍刺探到軍情,他讓那5萬軍卒輕裝前進,且不可點火把,更不要聚集。所以那5萬人的隊伍拉的很長,摸著黑兒向北進發了。
只曉得那斥侯說是道路遠一些,可是並不好走。山路彎彎,曲折而行,爬坡上山,腳下不是亂石就是荒草,隊伍行進的很慢。天亮了,先頭部隊才到達滕軍後方大概三里之外的一片樹林裡,而後續部隊,依然行進在北部的深山中。
馮高寵一直沒有看到西方生起的煙火,所以他在陣前不停地讓寧國的將士與滕軍將士進行周旋,為的就是拖延時間。也剛好滕軍每一戰都在示弱,所以雙方像打擂臺賽似的,在陣前表演了起來。
直到臨近中午的時候,馮高寵才看到了那樹林附近煙火升起,這才指揮寧軍發起猛攻。
那埋伏的寧軍也便殺將過來,不成想卻遭到了滕軍炮火的轟擊,根本就攻擊不到滕軍的跟前,與其混戰的計劃落空了。
而寧軍主力這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本以為藉助伏兵從後面包抄,進而與滕軍混戰,從人數上碾壓對方,同樣卻被滕軍的炮火壓制住了,扔下數千具屍體之後,不得不迅速後撤。
那寧軍東部突然出現炮聲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昨日龐彪特意安排的。他所想到的蛇吞象計劃,可以說與馮高寵所想的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他選擇了南邊的道路。也正因如此,雙方所派出去的伏兵才沒有相遇,鬼使神差地錯開了。
龐彪派出去的人數也不少,2萬人馬連夜行軍。滕軍跟寧軍不同,並非輕裝前進,而是用那馬匹載了十幾門小型火炮。好在南邊這條道比北邊那條道路近的多,沿著河邊也不算難走。在黎明時分,王清秀便帶人到達了設伏點,只待寧軍撤回了。
寧軍到後方設伏包抄一事,龐彪事先是不知道的,可有人給他送信兒來了,他才重新做了部署。
送信的人來自滕國。在攻下文昌縣城之後,李秀娥讓龐彪派人回滕國取軍服,是要為文昌縣城的那些降卒更換的。
回到滕國的軍卒,在運送軍服的同時,胡水接到了斥侯傳來的訊息。寧王又調集了10萬大軍正在從西路向滕國挺進,說是要攻打滕國,大概10日左右就能到達邊境。
軍情上報胡水不敢拖延,剛好運送軍服的軍卒要返回文昌縣,便讓他們一併將這訊息報告王后。
這個訊息極其重要,那些軍卒即刻往回返,到達文昌縣城之後,得知大軍已經向東進發,便專門派人追趕報信。
送信軍卒快馬加鞭,行駛了百餘里之後,他已經看到滕軍的大營了,在他路過小樹林的時候,看到了裡面的軍隊,那服裝卻是寧軍的裝束,見他們偷偷摸摸的行動,猜測這是要在滕軍大營背後襲擊。
也幸虧他騎的馬跑得快,並且裝作沒有看到寧軍的樣子,快速衝了過去,他便將這個訊息報告給了正在指揮作戰的龐彪,當然他也把寧軍即將攻打滕國的訊息一併上報。
龐彪讓他去找王后,並轉告,請王后放心,他會做好部署,定叫那寧軍有來無回!
隨即龐彪讓那炮手悄悄將數門巨炮推到了隊伍的後方,一旦寧軍靠近便立刻開炮,莫讓他們壞了既定的計劃。
就這樣,龐彪悄沒聲地調整了部署,專待寧軍衝殺過來。
馮高寵帶著寧軍剛剛撤到大營,就又聽到炮響,這熟悉的炮聲,聲聲都像是在催魂兒,早已不知如何是好了。
那帳篷一個接一個地被掀翻,寧軍被打的暈頭轉向。西面有巨炮轟炸,東部有小炮攔截,他們甚至都看不到敵人在哪,就稀裡糊塗地做了冤死鬼。
馮高寵不知道如何指揮是好,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沒有人聽他號令了,個個都忙著逃命。東西方向是不能去的了,帳篷裡更不保險,只有向南北兩個方向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