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矛頭轉移費思量(第2/2頁)
章節報錯
成裘兩國發生戰事,如果成國向滕國求援,是否相幫?對於這件事,二人還展開了討論。
列明瞭幫與不幫的利弊,為長遠計,李秀娥最終決定靜觀其變,不到萬不得已,滕軍不會到成國境內與裘軍開戰,因為,不論勝負,對滕國來說都是弊大於利。
定下了這個基調,小雷霆才告別母后,回去休息。此時李秀娥發現已經是深夜時分,對將來的發展,今天確實想得比較多,倦意襲來,她也上床睡了。
次日,龐彪找到李秀娥,請示是否派兵去追擊嬴王的部隊,或者是趁機收復其他的縣郡,肅清寧國境內的裘軍。
李秀娥勸他莫急,便將頭天晚上與小雷霆分析的結論與他分享。龐彪這才明白王后深謀遠慮,剛好藉此機會進行修整,訓練那些被俘的裘軍,熟悉滕軍的作戰方式。
同時他還請示王后,需從石昌運些彈藥來,補充軍需物品。
既然短時間內不打算出兵,李秀娥決定趁這個空檔回一趟石昌,有些事情她要親自辦理。路途遙遠,小雷霆擔心母后的安全,便請求和小翠的女子別動隊一同跟隨護衛,與回去催運彈藥物資的那支隊伍一起登程。
這一日,臨近傍晚時分,來至一個小山村,看到那個被燒燬的大院,李秀娥想起,正是在這裡姚遠前來追殺她們。那個大院早已房倒屋塌,只遺留下一片焦土。那些村民們見到軍隊到來,紛紛關門閉戶,不敢外出,悄悄地從門縫裡向外偷看。
山民的舉動已經不如她們上一次到這裡來時表現的熱情。李秀娥感嘆,這都是因為戰爭帶來的後果,特別命令,不得打擾村民,繼續前進十里,再行駐紮。
說來也巧,一行人在一個山坳裡駐紮下之後,開始埋鍋做飯,發現不遠處有一座草房,小翠有些好奇,在這深山中為何還有山民居住呢?
她便來至房前。
有一位六七十歲的老漢,正在除草。二人見面都非常驚訝,那老漢非是旁人,正是前些時日讓女子別動隊的女兵們住進大院的老者。
老漢印象深刻,一眼便認出了小翠,急忙問詢,“姑娘,這次又是來自哪裡?”
“寧都。”
那老漢張大嘴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滕軍怎麼又是從寧都來呢,難道說又去串親了嗎?可這些只是老漢心中的疑惑,對於軍事情況,他當然不敢多嘴。老漢知道小翠她們待他好,不會加害於他,便忙問:“姑娘,需要老漢幫什麼忙?沒有大院了,你們不能再去住那裡。”
小翠一指遠方的帳篷,“老伯多慮了,不必再住那大院。我們現在正埋鍋做飯,看到這山坳裡有間草房,我有些好奇,便過來瞅瞅,沒想遇到了熟人。”
這老漢很感激上一次滕軍對他的幫助,這次想為她們做點什麼,便領著小翠,到不遠處的菜地割了很多青菜,非要送給她,讓那些女兵們補充些鮮菜。
小翠很高興,急忙招呼幾個人過來,將青菜搬走。在閒聊中得知老漢與她們分別之後的情況。
上一次滕軍走後,老漢本打算在周邊或租或買一處小宅院,等待他以前的主人,可終究還是沒有找到比較滿意的。發現這裡有一處舊草屋,是山裡人在這裡歇腳的臨時住所。
他覺得這個地方環境不錯,山上有清泉流下來,不遠處還有一片比較平坦的空地,可以種點鮮菜瓜果,甚至莊稼,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於是,他便買了幾件簡單的農具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便在這裡住了下來。
這裡除了安靜之外,最重要的是安寧,別的地方都在打仗,兵荒馬亂,他不願意去那鬧市,不如在這深山裡落個清靜,儘管這裡並不清靜,也要比那縣城安寧了許多。
小翠只是靜靜地聆聽著,關於戰爭的事,她也左右不了。這老漢還算是豁達,與世無爭。因為上次給了他不少銀兩,老漢並不缺花的。在感謝他的鮮菜之後,又安慰了幾句,小翠便與之道別,回到帳篷那邊去了。
李秀娥知曉這裡住著的就是上一次那個大宅院的老漢,讓小翠帶著重新來過。那老漢見李秀娥親自來過問,連連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