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矛頭轉移費思量(第1/2頁)
章節報錯
孟郊手下總共也就一萬多人,分兵鎮守四座縣城,每個城裡不足三千人。被嬴王5萬大軍一圍,只需攻上城頭,這城池基本上就打下來了。
可成軍也不是吃素的,即便是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依然頑強抗擊。嬴王在重新收復那兩座城池之後,損失也不小,一統計,傷敵四千,自損五千,這讓他著實惱火。
本來他不過是想讓這5萬軍卒能有個駐紮的地方,拿下這兩座縣城就算了,待他重新從裘國調集大隊兵馬,與滕軍再次爭奪寧都。沒有想現在就與成國深入展開戰爭,他也知道與兩國同時交戰很不利,弄不好後方會遭到成國的侵擾,打亂他的霸業計劃。
可看到成軍如此勇猛,與之前他所想象的大有不同,攻打兩座小縣城都這樣艱難,更何況自己還是多於成軍近4倍的兵力,若是與其大規模作戰,豈不難有勝算?
與滕軍打了敗仗,這裡卻有小勝,現在裘軍士氣正盛,何不趁此機會繼續鼓舞士氣?於是他便將孟郊原先佔據的另兩座城池也一併拿了下來。
孟郊所帶領的成軍節節敗退,手下軍卒不過剩下1000餘人,這仗已經沒法再打下去,只得倉皇西竄。嬴王卻從後面率軍追了上來,孟郊以為他不過是想佔領這幾座城池而已,待他逃到成國境內,那嬴王也就不再追趕了。
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嬴王窮追不捨。
前方100裡處就是成國的陳州城了,孟郊的目的地就是那裡。之前已經派人通風報信,請求陳州增援。可是那四座城池都已全部失去了,也沒有見到援兵。直到他退至陳州城裡,才曉得守城大將韓泰剛剛調齊5萬人馬,正準備出發。
見孟郊戰敗而回,韓泰卻不知如何是好,聞聽裘軍追來,距此不過50裡了,他更加慌亂。
孟郊並沒有埋怨韓泰出兵緩慢,當務之急還是先想個退敵之策,二人一番合計,決定據城而守,絕不能再失去陳州。同時派人到都城報與成王。
丟失了城池,孟郊已經覺得罪孽深重,無法與成王交代,對不起成王對自己的恩澤。他雖說對韓泰遲遲沒有發兵心生怨氣,可並不想連累他。當下還是先守住陳州才是第一要務,待嬴王退卻,再考慮如何收復那失去的城池。
嬴王遷怒於成軍,李秀娥著實不解,或許是他在敗給滕軍之後,尋求一種心理上的安慰,以顯示他那裘軍的強大。在他帶兵離開寧國境地之後,滯留下的裘軍數量並不多,總共也不會超過5萬人,而且裘軍所佔領的都是一些小縣城。這些城池的防守本就不易,若是沒有援軍做後盾,基本上一攻就破。
對於這種情況嬴王應該是心知肚明的,既然知道他率兵離開寧國那些城池肯定不保,卻又去攻打成國,著實有些反常,除非他想放棄寧國的這些縣城。
依照嬴王的性格,他是寸土不讓的,再者說來,如若是真的想放棄,他也一定會先調集在寧國的所有兵力,再去攻打成國,或者是退回裘國。事實上他並沒有這樣做,只能說明他沒有打算放棄。
前去攻打成國,也許還真的是一時興起。
李秀娥左猜右猜,猜不透嬴王的如此冒失的原因,為了解開心頭的迷惑,她把小雷霆叫至身邊,問他對此有何看法?
小雷霆滿臉帶笑。
“母后何必為大伯父的瘋狂之舉而過分思慮,我們只須看他行動的結果如何。如若他被成軍打敗,他只有返回裘國一條路了,那裘軍在寧國的勢力必將孤立無援,更有利於我們將來收復那些縣城。如若他接連打了勝仗,有可能就真的轉移了目標,避開我軍的炮火,而去繼續侵佔成國了。”
或許真的如小雷霆分析的那樣,嬴王是在避重就輕,避強攻弱。就當前的戰力來說,裘軍要比成軍強一些。李秀娥所考慮的,若是嬴王一再向西進軍,成王必將傾全國之力與之抗衡。
到那時,成國的境內自然便不太平了。一個不穩定的社會環境,當然不利於發展,更不利於貿易,這不僅僅對成國有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滕國的商業。
石昌作為滕國的商業基地,現在大多數產品都是經由成國向外銷售,而銷往暢國的商品量比重較少,商貿重點還是放在了瓷器和絲綢上。
戰爭勢必會影響貿易,這寧國南部相對比較穩定,那裡的銷售已經恢復如初,甚至還超過了寧滕之戰以前的情況。時下,寧國北部地區由於戰爭不斷,滕國的客商到這裡來的極少。
勢必要改變策略了,要麼肅清寧國境內的裘軍,要麼改變銷售路線,從暢國向北擴大市場。
李秀娥思緒萬千,與小雷霆談了很久,母子二人分析了當前的形勢,研究了下一步的戰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