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趁火打劫有快手(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也是藉此機會賣了舊戰艦再去造新的,權當更新換代了。他總一直猜妨著六哥跟二哥鬧鬧而已,最終會不了了之。
當聽說那五艘戰艦全部被滕軍打碎之後,他先是一驚,驚訝於滕軍竟有如此能耐。同時也感到慶幸,幸虧那戰艦是賣與了寧國,而不是借給了,否則他的損失就大了。戰艦的好壞與否已經與他無關,只曉得跟二哥要那瓷器和絲綢就是了。
然而,第一次戰役寧軍敗了,根本就沒有打進滕國境內,那山谷口都不曾進去過,10萬大軍幾乎全部覆滅。10萬人未能戰勝2萬滕軍,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他在嗤笑之餘,更加看他六哥不起,竟勝不了那個呆痴的二哥。
笑話一番,他冷靜下來。寧王昏聵,但依舊把持朝政,王權在握,二哥呆愣,卻無須打理朝堂之事,全權交給了他那二嫂,實則六哥是敗在了二嫂的手上。
對二嫂經濟強國的策略他早有耳聞,因那滕國地域太過狹小,一個彈丸之地,最初未曾關注過。自從有了那臺酒,這才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也僅僅是喜歡那臺酒的香醇而已。
隨著滕國貿易逐漸向東滲透,大成國境內幾乎隨處可見滕國的商品,他不得不對他這個二嫂進行重新認識。
只不過他的重視僅侷限於李秀娥的經濟建設方面,直到滕軍出了東山口去征討文昌等地,並且大獲全勝,七王子坐不住了。
想那東隅與他大暢國僅僅一水之隔,江東江西而已。東隅已經屬於滕國了,那暢國就與滕國相鄰了。這戰爭若是東延,他大暢國與那戰火離得很近呀!
寧王派人請求暢國出兵幫助寧國收復失地,七王子裘開河的想法與成王當初的想法幾乎是一樣的,他也不願幫著六哥去打二嫂,同樣是左右為難。
時隔不久,又傳來蔣廷軒出兵失利的訊息,僅僅一次交鋒10萬兵丁就全交代了。這位七王子不得不對滕國愈加的重視。
在他看來,滕國在膨脹,若是不加以壓制的話,滕國滅了寧國勢必會更加強大。屆時他大暢國也將無法與之匹敵。最重要的是,大暢國賴於與南洋諸國進行交易的重要資源瓷器和絲綢都將控制在滕國手裡,大暢國還有什麼話語權?
現在他六哥還欠他五條船錢呢,若是寧國滅亡了由誰來還?二嫂認賬嗎?損失的可是他的大暢國呀!
這位七王子前思後想考慮的挺多,是否出兵援助寧國,他並未急著下決定。
那寧國的使節乾著急也沒辦法,只得耐著性子等待著。
就在成王和暢王猶豫不決之際,寧國的救兵來了。
寧王裘開功朝思夜盼,來的既不是成國的援軍,也不是暢國的軍隊,卻是大裘國的10萬兵丁。他大哥嬴王派人援助來了。
幾近絕望的寧王異常激動,他的這位大哥關鍵時刻還是出手了。由於之前陸家屯軍卒覆滅一事,他一怒之下派孫鴻飛去攻打滕國而兵敗,遭到了嬴王裘開天的訓斥。那封信函更令他暴跳如雷,可又無以反駁,這個大哥讓他徒增厭惡。所以在這次搬求救兵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成國和暢國,對於大裘國根本就沒在考慮之列。
現在裘軍不請自來,這倒出乎他的意料,可不管怎麼說,有人救他總比眼睜睜的看著寧國敗亡要好。
帶兵的統帥是曹蠻。寧王知道曹蠻是大哥的心腹,跟隨裘開天多年,對贏王忠心耿耿。他自然不敢怠慢,親自設宴為其接風洗塵。
一番酒肉招待,寧王試探著問道:“曹將軍何時出徵收復南方諸城?”
那曹蠻手捋長髯,煞有介事地說道:
“寧王陛下,試想30萬寧軍都未能抵擋的住滕軍的征伐,我區區10萬人馬更難有勝算。至於那南方失地,姑且作罷。本次嬴王派末將前來,主要是幫寧王固守寧都。寧都在寧國在,寧都不在寧國亡。”
這番話令寧王頗為吃驚,曹蠻說的有道理。倘若如此,他那南方國土收復無望了,實在是心有不甘,可他也無可奈何。就按大哥的意思,只得退而求其次,守住寧都重要。
他自己清楚,寧都目前僅有2萬守軍,若是滕軍攻來根本就守不住的。寧都被其攻下之時,便是寧國滅亡之日,他越想越後怕,脊樑溝直髮涼。
於是,他便在酒桌上同意了曹蠻的守城之策,軍隊是曹蠻帶來的,自然要由曹蠻統一部署。
曹蠻哈哈一笑,讓寧王放心,定會保全他的身家性命。說罷,起身便去發號施令,調配軍隊加強佈防了。
寧都所有的關鍵部位全部換成了裘國的軍卒,就連守衛王宮的御林軍也被他調走了,到城外防守,謂之加強外圍防禦,而王宮守衛全部換了裘軍。
寧王見其如此調配,心生疑惑,前去質詢。曹蠻自述有他的道理,說是他手下的兵調動起來當然要方便些,政令暢通才好保障寧王的安全。倘若寧軍有不服從他調動的,與其打嘴架,不若遠遠調離,以免誤了大事。
寧王啞口無言,曹蠻的安排同樣引起了朝中眾臣的疑惑,如此一來,整個寧都豈不已被裘軍所控制,他們哪裡還有說話的權利?
有人當場反對曹蠻,說他這是別有用心,想趁寧國危亡之機佔領寧都。
那曹蠻反說他是妖言惑眾,汙衊嬴王援助之好意,影響極壞,不殺之難以敬效尤。
當那位官員人頭落地,所有人包括寧王,知道局勢已經不由他們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