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離開沙水鎮之時,國王似乎意猶未盡,仍然對他那樓臺的建設不住地念叨。用他的話說,這將是他的一部不朽之作,一定要傾注全部力量,將其做的盡善盡美。

下一站,李秀娥本以為國王會去看看那鍊鐵廠,可裘開物對那些根本就不感興趣,說是出來郊遊的,又不是去巡察的,沿著瀏水河還能看看河兩岸的風景。

沿河東去,路邊除了又見到了幾部正在架設的水車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李秀娥提醒說,前面不遠處有家造紙作坊,近段時間以來發展的如火如荼,她想到那裡去看看。

裘開物有些意興闌珊,見李秀娥有想法,也便應承一同去瞧一瞧。

那家造紙作坊比之初時大了不止一倍的規模,做蛋託,做紙箱,又做紙袋,地方小了根本就幹不成。

作坊主見國王王后前來走訪,慌忙舉家出來跪迎。

據他介紹,因王后有旨,他給工人也放了三天假,不過壓在他手頭的任務太多了,他擔心供不上貨,正為開工後上愁呢。

在瞭解了當前的產量之後,李秀娥發現這個作坊有擴大的必要,一旦停產檢修,還真就會供給不上。

可裘開物的看法就不一樣了,他見這個造紙作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造紙,除了那些粗糙的紙袋之外,其他的不是蛋託就是紙箱,他都感覺到有些意外。當然,這個蛋託還是他做的木形模具,這個印像倒是很深。

“何不製作宣紙?那宣紙可值錢多了,幾個人頂得上幾十個工人呢!”

在這一點上,裘開物倒認識的很清楚。

那作坊主面露難色,製造宣紙的技術掌握不好,曾經做過,太過粗糙沒有銷路,後來都當燒紙料賣了,賠了錢,停了工。若不是後來王后給出主意做蛋託,恐怕他永遠不會再開工。

“那是你的工藝不對!”

為了這,國王竟然吩咐作坊主取紙筆來,當場書寫配方,交予作坊主,讓他按照這個方子去做宣紙。即便是做的不能首屈一指,也不會差到哪去,一上市定然會被搶購一空。

作坊主看了那造紙的方子,竟然撲通一聲跪倒謝恩。國王親傳的造紙秘方,他定當竭盡全力,也要造出好紙來。

李秀娥有些驚訝,只以為裘開物對木匠活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可不成想他還會造紙術。

她取過那張秘方,仔細看了看,從原料選取,製作紙漿,抄漿曬紙,一步一步寫的詳詳細細,可操作性極強。說的直白些,只要認得這些字的,按照這些步驟操作下來,那宣紙就做成了。

真是令人歎為觀止。李秀娥對這個廢柴國王竟然有了一絲絲的欽佩。

相對自己而言,上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那時的科學技術要比此時發達的多,掌握一兩門技術也是比較容易的事。可在這古代,能夠精通一門比較複雜的工藝著實難能可貴。

這個廢柴國王卻是這麼一個人。

不知道他是不是還懂別的工藝,李秀娥有些好奇起來,但她沒有直接去問。

掌握了製作宣紙的秘方,這個造紙作坊可以再開闢一個車間,專門進行造紙。

近段時間以來,這個作坊倒是賺了些銀兩,因為要擴大規模,又全投入進去了。關於開展造紙的事也急不得一時,在其他供應穩定之後,再行圖之。

時辰已到中午,這百餘人吃飯也是個問題。

那作坊主連忙稟報,剛好他這裡有大食堂,做100來人的飯不成問題,現在沒有工人,食材倒是現成的,若是國王不嫌棄,即可馬上著手。

在這個小地方,找一個能夠容得下100餘人吃飯的飯店是很難的。何況今天又是大年初一,即便是有也會關門歇業的,再說那廚師也都放假回家了。

看來在這造紙作坊就餐還是比較合適的,見國王沒有反對意見,李秀娥便讓作坊主趕緊去安排了。

趁等飯熟的期間,馬乘風派人去村外放馬了。

確實如那作坊主所說,飯菜很快便端了上來,丸子肉大鍋菜,還有大白饅頭。

也許是這群人都有些餓了,對這普普通通的農家菜,一個個吃得倍兒香。就連陳巧巧今天沒有挑食,她說若是挑剔,恐怕就沒有吃的了。

飯罷,李秀娥著人去付飯費,可跟隨國王來的那批手下,一個個大眼瞪小眼,說是根本就沒有帶銀兩出來。

李秀娥當然也沒有帶,小翠身上那點碎銀子根本就不夠。她便叫過馬乘風來,好在馬乘風銀兩帶的多。

在給那作坊主錢時,他卻連連磕頭不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