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裘開物在現場就開始構思他的橋樑設計了,他打算在這舊橋基礎上建造一個更寬更結實的,最起碼可以容得下四輛馬車並行。

一番檢視之後,李秀娥最後決定,就在這座木橋的東側不遠處再建一座新橋。那舊橋百姓進出長橋村比較方便,而這新橋,是為將來往來車輛的通行考慮的,既不能讓村莊阻礙,也不能讓村民繞遠。

那座木橋年代有些久遠了,為了防止其坍塌引發事故是要拆除的。

見李秀娥並沒有打算採用自己的設計方案,裘開物多少有些失落。

李秀娥安慰他道:

“新橋雖然不是在舊址上建造,但它的形式樣式和規格還是按照陛下設計來的。”

裘開物這才高興起來,“那說明這座橋樑還是寡人設計的了?”

“那是當然!”

“到時候一定要選上等的木料,經得住千年風雨,說起來是寡人的作品,這座橋也可以流芳百世。”

“哈哈哈!”

李秀娥禁不住開懷大笑起來,這個裘開物還真是天真!

“陛下只需將橋樑的模型做出來,至於具體的材質,臣妾打算做混凝土結構。那樣的橋樑不但不用刷漆防朽,而且流傳的年代更為久遠。”

“混凝土結構?”

裘開物當然不曉得這是什麼神物了。李秀娥懶得跟他詳細解釋,只告訴他很結實,比木料耐久。

“可那……可那並不是寡人所設計的!”

好像裘開物對李秀娥更改了建造橋樑的材質有點想不通,改變了他的初衷而悶悶不樂。

“陛下無需擔心。臣妾一定讓人在那橋架上標明,設計者,滕王。哈哈哈!”

她為自己這個想法都感覺到有些好笑。那滕王也跟她一起笑了起來。沒想到這個滕王如此在意自己的設計。

長橋村的村民聚在村口,也許是出於敬畏不敢靠近,遠遠地觀望著國王的隊伍,男女老少皆是出於好奇,這大年初一國王出行,不知有何大事。

隊伍並沒有打擾村民,繼續東行,很快便來到了沙水鎮。

沙水鎮要比長橋村繁華了許多,似乎這裡更像是大滕國的都城。街道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國王的隊伍到來,只是紛紛讓行,並沒有畏懼的意思。

國王有令,不得擾民,他們只是穿村而過,出了村鎮才停了下來。國王對這裡比那長橋村要感興趣,因為他聽李秀娥說,他所設計的那個亭臺樓閣打算就給他建在這裡。

瀏水河邊有架水車尚未完工。當裘開物知道那是水車之後,又開始興奮起來,見水車做的粗糙,便提出了好多意見。

特別是那根主軸,木軸太過粗糙轉動不靈,而且容易損壞,這根軸要選比較堅硬的木頭,棗木較為合適,也比較好找。

那扇葉最好用竹板,竹板浸水不容易腐爛。

盛水的竹筒,用綁紮的方式不太牢固,一旦繩子有所鬆動就容易掉下來,而轉動中的水車要維修的話,還是比較麻煩的。

建議竹筒用卡銷結構,不但牢固不易鬆動,一旦損壞也容易更換。

為了對水車方便進行整體維修,建議增加一個升降機構,水車能夠完全從水裡提上來,在檢修完後又能放到水裡去。這樣不但好維修,更能保障人員的安全。

李秀娥對裘開物的這些建議大加讚賞。都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對於木匠活這一方面,這裘開物已經稱得上為專家了。

她便讓隨從記好滕王的這些建議,回去轉達工部,按照滕王的意見重新設計,不僅是這一部水車,其他幾部也要調整設計,保證水車安全執行。

在河邊看到李秀娥為他選定的樓臺地址,裘開物大喜過望。

這正是他想象中的理想所在,平臺建成之後,緊鄰瀏水河,坐在樓臺之上,可以隔窗觀望河上風景,更可以遠眺青山,近觀農田。登高一望,當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這精美壯觀的樓臺一定會吸引眾多的文人墨客,在這裡吟詩作賦,自會留下不少千古佳話。

樓臺尚未建造,裘開物已經在這裡放飛想象自我陶醉了。

他甚至在這裡當場規劃起來,在哪裡打樁,在哪裡做臺階,那圖紙就像裝在腦子裡一樣,如果手頭有木料的話,他就能夠馬上在這將樓臺蓋起來。

李秀娥在一旁抿嘴而笑,她沒有打擾這個自我陶醉的木匠國王,能夠沉迷於自己的設計之中,也不失為一種幸福所在。

自己又何嘗不是?

只是自己的理想不是侷限於一座亭臺,一座橋樑罷了,而是整個大滕國,甚至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