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拆長城非好漢,放馬北海始稱雄(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皇聞言,頓時來了精神。
“吾兄智慧過人,長平之局,將天下反秦勢力玩弄於股掌之間。若是冶國,想來吾兄必有長策!”
若論冶兵,當屬秦羽長項,多年征戰,經過戰場的薰陶,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戰法。但若是領國,這個秦羽卻是一片空白,莫說與衛鞅、呂不韋這等名相比,就是魏冉等不出名的丞相比,秦羽也未必比得過。
秦羽思慮良久,才侃侃道來:“陛下,我覺得要使大秦強盛,在於民眾富強,萬眾一心。讓整個天下都有歸屬感,以身為大秦子民為榮。我有三策,不知陛下覺得如何。”
秦皇道:“吾兄,咱們既然是兄弟,你如今也快要稱帝了,就不要叫我陛下了。咱們兄弟相稱,共同領國,豈不是佳話一段。”
秦羽也覺得稱呼彆扭,道:“也罷,我痴長几歲,便厚著臉皮,做這大哥吧。”
秦皇自然沒有意見,秦羽將他復活,又賜他長生,恩同再造,叫秦羽一聲大哥也是應當的。
“大哥所說三策強國,不妨說出來聽聽!”
秦羽整理了一下思緒,道:“為兄曾聞,孝公為使秦國強大,曾寫招賢令,號召六國之士入秦。商君便是那時來到了秦國,才有了大秦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為兄覺得,要使大秦富強,執掌大秦公器的這一批人,須得德才兼備,優於常人。
而今天下,盡歸大秦,已經無須招賢令。但如何選拔最優人才,如何讓有潛力的人能成長為最優人才,為兄覺得,可以採取層層選拔的方式。每年分文武兩試,每鄉有鄉試,鄉試優者入縣試,縣試優者入郡試,郡試優者入殿試。
如此一來,讓整個大秦,無論生活在哪個層次的人,都能看到希望,有了希望,就會拼力奮進,以搏前途。
選中的人,咱們給他最大的榮耀,讓其光宗耀祖,如此一來,大秦學風盛也!隨後他們可以入朝磨鍊,定期殿訓,以加強其大秦使命感。”
秦皇默默聽著,沒有言語,而是在思索秦羽所說方案的可行性。
“大哥,那第二策呢。”半響之後,秦皇問道。
秦羽道:“第二策,便是立法!這法,分兩種,為兄覺得,律法對人不但要有限制作用,還應有激勵作用。律法獎懲分明,才能讓大秦人知道,什麼絕不能做,什麼做了會有獎勵。
商君之法,乃是大秦立國之根本。商君法的精神核心可以不變,但一些細節卻要改善。如今並非戰亂之世,而後戰後重建,民眾需要的更多的是激勵,而非約束,故而法不可太過嚴苛。
比如商君法中,當街灰者,當處黥刑。人家就在在大街上扔了點垃圾,就往人臉上刻字,這就太過嚴苛了。這樣的法應當廢除,或者更改。
戰時,用商君法度,自然是沒有問題。但戰後重建時,需要民眾如熱鍋烹油,熱烈而激奮,充滿昂揚鬥志。”
秦皇仍然不置可否,靜靜坐在那裡思索。
秦羽知道,秦皇一向視商君為神,視商君法為圭臬。要變商君之法,使得秦皇有一些猶豫。
於是秦羽並沒有打斷秦皇的思緒,任其思索。
過了一會,秦羽見秦皇陷入糾結之中,道:“二弟,你之前焚書坑儒,所謂何來,便是那些儒士太過酸腐,妄圖復辟周禮,恢復井田制,分封制,讓歷史倒退!更而甚至,墨家秉承的理念是大同,這大同社會,更是要追溯到堯舜禹時代。難道周禮井田制不好嗎?堯舜禹時代不好嗎?
非也!
而是歷史在前進,任何妄圖阻礙歷史前進車輪的人,都會被滾滾歷史車輪碾壓得粉碎!
商君之法是好,但那時的秦國積弱,國君連肉都吃不起。老秦人思想未開,整日裡私鬥,大秦也每況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