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佛祖太遠,大明太近(第2/3頁)
章節報錯
“是……”
兩個小時後,客棧。
古晟和司空晦坐在桌前,穆幾則坐於另一側,她把自己從阮翎風那裡聽到的東西詳細複述了一遍,道:
“他像是想告訴我一些事情,但我真的聽不明白,我覺得很奇怪,如果有什麼要說的,直接說不好麼,為什麼要打啞謎?”
古晟皺著眉,低頭沉思。
司空晦則看了一眼李澤浩:“李醫生,你有什麼收穫麼?”
李澤浩搖搖頭:“這佛堂本就是闢支宗的,而那些東洋人也來自闢支宗,都是一家人,藏在自己家裡,外人是看不出來的。”
他頓了頓,繼續道:“但至少,我們現在知道,阮翎風是東洋人的首領,這個佛堂就是他們的據點。”
“那你呢?小古。”司空晦又看向古晟。
古晟抬起頭:“阮翎風說的東西,讓我想起了一則野史。”
“哦?是什麼?”
“傳言靖難之後,朱棣燒了金陵故宮,朱允炆沒死,而是出家當了和尚,而後來朱棣七次讓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朱允炆。”
“當然,這只是野史謠傳,不過在這個世界,我們確定的知道,朱允炆沒死,大明宗室的天命發生了分裂。”
“而這個世界的許多事情發生了改變,比如下西洋這件事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
“但有一點,還是挺有意思的。”
司空晦挑了挑眉毛:“哪一點?”
“我覺得……下西洋一開始的原因,可能真的就和野史謠傳中一樣,所謂下西洋中的西洋,其實指的是南洋,這個世界的鄭和在第一次下西洋時雖然走到了埃蘭,但他的確把南洋翻了一遍。”
“而這個世界的南洋,早就是大明的殖民地,打下它的人,是文太子朱標,也就是朱允炆的父親。”
“殖民和真正的統治是有區別的,殖民的本質是立個傀儡政權間接控制,其控制的力度和深度都不會有直接統治那麼強,但勝在成本很低。”
“既然是文太子標打下的南洋,那麼我有理由相信,他在那裡還是有些威望和勢力的,朱允炆被篡位之後,逃往和自己的父親有千絲萬縷關係,但大明宗室卻又控制力不足的南洋,合情合理。”
司空晦點了點頭,然後他問出了阮翎風問過的問題:
“為什麼偏偏是魯商?”
古晟知道,他這是明知故問,是以笑了笑,緩緩道:
“很顯然啊,他先是說了一堆太子標和南洋的故事,然後又說,魯商是靠販賣南洋豬仔起家成為皇商的,最後問,為什麼偏偏是魯商——他這是在暗示我們,泰山會和大明宗室的另一支天命血脈有關係。”
“而且,這反倒是合情合理了。”
“雖然朱棣上位之後曾大肆清洗太子殘黨,但朱標作為洪武最器重的兒子,他的勢力不是那麼簡單就能拔除的,朝中的打完了,可是朝外的呢?”
“或許當年朱標便與魯商暗中有所勾連,朱允炆逃到南洋後,自然連上了這兩條線。”
“如果真是這樣,南洋人為泰山會的豬仔生意大開方便之門,也就合情合理了,南洋諸國自然是對大明有怨恨的,可是敢怒不敢言,靠他們自己想要改變現狀難如登天——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比勤王之功更大的功勞?只要朱標後人能復國,犧牲一些又算什麼?”
“泰山會昔年靠豬仔生意起家,成為皇商,而今已然是埃蘭霸主,這是一筆很成功的投資。”
“當然,這些肯定都是極深的隱秘,但阮翎風為前南越皇太子,他知道這些很正常。”
“再者,你之前跟我說,長公主的所作所為,怎麼看都是謀逆,可從我送信的經過看,她和泰山會顯然有關係,如果泰山會是正兒八經的皇商,會與謀逆有染?——今天的大明,藩王造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可如果泰山會是朱標後人,那麼就可以解釋了。”
“你之前跟我說,目前埃蘭的情況,看起來像是全世界的反明勢力合流了,現在看來,你沒說錯。”
司空晦像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剛想開口,卻被一幫的穆幾搶先了。
“照這麼說,阮翎風對泰山會的情況很瞭解,可他為什麼還要我去替他調查胡二爺?”
“有兩種可能,”古晟道,“第一種,是這個胡二爺身上,有貓膩。”
“第二種,他是在利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