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佛祖太遠,大明太近(第1/3頁)
章節報錯
44佛祖太遠,大明太近
在明之前,武功便已存在,是大明將武學推到了巔峰。
而因為武功的存在,所以這個世界即便是在大明之前的某些走向,也有少許不同。
比如武功在民間流傳,強身健體的效果讓中土百姓的勞動力大為提升,早在宋時,因為生產力暴漲,產出財富變多,人均壽命增加,人口急劇增多……
但可惜有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這個世界的宋依舊重文抑武,依舊在繁華的表象之下有這樣的那樣的問題,所以還是被北方的遊牧民族輪了一遍又一遍。
蒙古滅宋,神州陸沉,酷烈的統治之下義軍崛起,洪武大帝平定中土,國號‘明’。
明汲取了前朝的經驗,文武並用,重視底層民生,全面推廣武功,在休養生息了二十年後,終於,歷史朝著不可知的方向放縱狂飆了。
時代的變革總是一個積累、量變、然後質變的過程。
中土文明的質變發生在洪武二十年,這一年,是大明向全世界擴張的起點——自古以來,中土帝國若是沒有對外擴張,絕不是因為不想,而是不能。
洪武二十年,因為全民習武+初步萌發的工業萌芽,大明發生了嚴重的生產力過剩。
這一年,文太子朱標率大明武士團下了南洋。
三年之後,整個南洋都成了大明的殖民地,南洋諸國送皇子到金陵為質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
可惜又過了兩年,這位深受洪武大帝喜愛的文太子便突然暴斃了。
十一年後,靖難之役,永樂篡位建文。
而又過了僅僅三年,三寶公公下南洋,這一次南洋之行和穆幾所知的下南洋很不一樣,因為背景不一樣了,這個時候的南洋,已經是大明的殖民地,所以三寶公公在第一次遠行,便直接走到了埃蘭。
從埃蘭,他帶回了《幾何原理》和《物理學》。
後來的二十年中,他七次下西洋,這部分和穆幾所知的倒是一樣,可除了‘七次下西洋’這件事之外,別的地方,全都不一樣。
第二次他還是駕的木船,去的埃蘭,第三次便換上了蒸汽鐵甲艦,第四次索性繞過了好望角一路向西,結果發現了一片廣袤的新大陸……第六次,他的鐵甲艦開進了泰晤士河。
而魯商的發跡,便是從他第五次下南洋開始的。
前四次,這位傳奇太監完成了兩項改變大明命運的事情。
第一件,是地理大發現。
第二件,是帶回了大量工科學者與典籍,補全了大明最後的短板。
——自古以來,中土帝國若是沒有對外擴張,絕不是因為不想,而是不能。
不能包括兩種情況,要麼是你不知道往哪裡擴張,要麼是你知道了卻力不能及。
從第五次下西洋開始,他便不是探索者了,他是殖民者。
而驟然之間點亮了世界地圖的大明,國內的情況頃刻發生了逆轉,從生產力嚴重過剩變成了嚴重不足。
“這就是魯商發跡的起點,為了殖民需要,他們大肆從南洋掠奪文化相近易於控制的南洋人,以‘豬仔’為名,販賣到全世界的新殖民地。”
“而他們之所以成為皇商,便是因為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皇室主導的。”
“將成船成船的南洋人賣到歐羅巴,賣到美瑞卡,再將大量本土人口遷往南洋,佔據我們的家園,馴化我們的妻女……”
說及此處,阮翎風表情從容,語氣平淡,可穆幾仍舊能從字裡行間聽出,隱晦的仇恨與怨憤。
她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又或是,自己作為一個‘明人’,說話這件事對不對。
是以便只能談正事。
“所以,這和泰山會有什麼關係?”她問。
“為什麼偏偏是魯商?”阮翎風說,“這兩百年來,明人商會在全世界搜刮,為什麼偏偏是魯商打通了上下關節,成為了埃蘭的地下皇帝?”
“因為魯商得到了南洋人的幫助。”阮翎風笑道,“魯商總是能收到最物美價廉的豬仔,為皇家賺到最多的錢,自然就會成為皇商,成為皇商之後,有了金字招牌,自然就在別的領域佔據優勢,自然就能壟斷民間漕運,成為埃蘭霸主。”
額……穆幾一時間有些疑惑,這是什麼意思?我來奴役你,然後你還幫助我?
“阮前輩,我不明白您的意思,什麼叫南洋人的幫助?”
“還記得我剛才跟你說的嗎?”阮翎風問,“是誰征服了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