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南四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鄴城中,元子攸在誅殺爾朱榮近乎癲狂的喜悅中冷靜下來後,便收到了一系列的壞訊息。
高歡等人雖然倉皇逃出鄴城,但稍微定了定神,便有人反應過來不對勁了。
這個聰明人是司馬自如,聰明人總是能從歷史典故中學習到很多有用的經驗教訓。
比如姜儉從三國學到的是,曹操官渡之戰戰勝後沒有乘勢追擊,而是等袁家內訌,所以現在不應該進攻兩河。
元子攸從三國學到的是,王允誅殺董卓沒有赦免西涼軍頭,所以自己被幹掉了,那麼他很聰明地赦免了爾朱氏的罪行。
司馬自如作為謀士,則從三國學習到了“毒士”賈詡的智慧。
當年董卓被王允設計誅殺,李催郭汜等西涼軍頭們打算四散逃竄,被賈詡給攔住了。
賈詡說如果你們這樣各自逃走,那麼力量都被分散了,即使一個小小的亭長都可以抓住你們,不如我們集合力量,一同殺回去,要是不成功的話,再跑也不遲。而李傕、郭汜等一些將領覺得賈詡說的有道理,於是集結人馬,殺回了長安,把長安城殺成了鬼城。
賈詡的話,司馬自如改了改,又跟高歡、賀拔允、劉貴這些軍頭說了一遍。
“如今兩河人心惶惶,哪方勢力強大,人們便會聽命於哪方,這種情況下是萬萬不可示弱於朝廷的。天柱雖死,可爾朱氏眾將在晉陽、秀榮川、山東還有六七萬精銳,鄴城禁軍絕不是他們的對手。
所以,皇帝並不強大,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展示我們自己的武力,威懾朝廷,既可以從朝廷那裡討要好處,也可以等爾朱氏選出新的領袖再行效忠。”
嗯...司馬自如這一番話,非常符合高歡、賀拔允、劉貴這些軍頭的思維。
說的也不隱晦,兵強馬壯者王之,先把朝廷的軍隊毒打一頓,打不進鄴城也沒關係,展現自身價值(武力)了,朝廷才會給他們加官進爵。
要是一不小心打進了鄴城,那就可以等爾朱氏選出新的領袖,他們再拿皇帝和百官的性命去邀功了。
呃,其中還有一層大家心照不宣的可能,那便是爾朱氏內訌,到時候兩河誰主沉浮,就看各自手段的,但目前來講,這幾個人還是要站在一條戰線上的,因為他們還都是爾朱氏勢力範圍裡的軍頭。
所以,九月二十六日,高歡等部從襄國(後世邢臺市)掉頭南下,又把鄴城以北的邯鄲給打了下來,生擒了出征的奚毅,鄴城中的東魏朝廷大驚失色。
“擬旨。”
元子攸疲憊地嘆了口氣,對高道穆說道:“派華陽太守段育去邯鄲安撫,封高歡為渤海王,賀拔允為武川王,劉貴為秀榮王。”
奚毅被輕鬆擊敗,用王爵來安撫這些軍頭,是元子攸目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了。
這種情形,跟北魏孝昌末年,胡太后給爾朱榮和元冠受封王,是一模一樣的,都是中樞無力控制地方軍頭。
而且這些王號,顯然也是經過元子攸深思熟慮的結果,高歡既然喜歡把自己的門第往渤海高氏上靠,那就從渤海郡公晉渤海王。賀拔允他爹是武川鎮軍主,那就給他封個武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