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十二將(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二大將軍裡,排到第一的毫無疑問是安定侯彭樂。
這黑廝讓他當柱國,他的能力不夠,一介猛將卻當不了主帥,是彭樂的致命缺點。但換到十二大將軍裡,就沒人能從綜合角度再壓他一頭了。
論從龍時間,元冠受還是洛陽城裡一箇中郎將的時候,彭樂就已經看準這位潛龍非是尋常人,納頭便拜當小弟了。嗯,這是官方說法,實際上就是不打不相識。
論戰功資歷,從洛陽兵變到西出潼關,岐州大戰、河涼爭奪戰、秦州大戰、漢中之戰、征討高平、邙山之戰,所有大大小小的戰役彭樂都沒落下,除了韋孝寬,沒人比他的資歷更老了。
第二位,厙狄幹,這位沉默寡言的男人,皇帝曾經對年幼的太子元瑀囑咐道。
“此鮮卑老公,性遒直,終不負汝。”
生性低調卻抹殺不了他的赫赫戰功,十二大將軍定有一席之地。
第三位便是如今的淮北道總管長孫儉了,作為始終走在抗壓路上卻不叫苦不叫累的漢子,在南線給皇帝分擔壓力,皇帝是不會忘記你的。
再者說,長孫儉這個大將軍位不僅是給他自己的,也是給長孫家的。
第四位是石鷲,當年在東益州組建五營的時候,韋孝寬領屯騎營、元冠受自領長水營、羊侃領步兵營、蔡佑領射聲營,如今皇帝不會自己封自己,另外三個都成了柱國,輪也輪得到越騎營的營尉石鷲了。
石鷲若是能力再出眾些,能達到獨當一面的地步,那按資歷算定是能進柱國的。可惜其人雖然戰功不少,但始終沒什麼亮眼的表現,規規矩矩地執行命令打仗,不犯錯誤也不出彩,所以也只能靠著資歷擠進十二大將軍裡了。
第五位是剛封了隋侯的楊忠,楊忠結識皇帝很早,但歸隊的時間比較晚,柱國是輪不上他的。這個大將軍位置,一半是自己在伐蜀立下的赫赫戰功,一半是皇帝念舊情,直接抬了上去。
第六是一直以來負責軍隊訓練的淳于誕,練兵官這個職位不聲不響地幹了這麼多年,打仗撈軍功始終沒輪到他,可西魏如今這般兵強馬壯少不了他的功勞,說一句勞苦功高不過分。其人從龍時間也早,岐州之戰後投了元冠受,屬於最早一批的班底。
第七是當年大刀營的統領黎叔,跟石鷲、淳于誕一樣,能力平庸,資歷夠硬,名位本為酬功,輪也輪得到他了。
第八是李穆,第九是權旭,兩個親軍出身的將領,屬於皇帝最信任的那種人。
第十是莫折阿倪,嗯,這位是千金買骨的典型代表,他存在的意義就是當招牌,昔年扯旗造反的反賊朕都能容忍,並且給予高官厚祿,你們還在等什麼?快點投降吧。
如果說八九十三位可能還有爭議,剩下的兩位就很難說了,夠資格的一大堆,從軍功、資歷等角度講,都差不多,所以很難挑。
“儀式這些禮部先準備著,名單發回去,吏部和兵部武選司一起議一議,擬個名單再報給門下省。”
“兩位愛卿忙去吧,朕就不送了。”
等韋旭和高徽走了,元冠受伸了個懶腰,從龍椅上坐起來。
說實話,龍椅或者說龍床,這玩意看著好看,真坐久了並不舒服,它是橫著的長方形,不加墊子靠不了腰,加了墊子也沒法把腦袋靠在上邊,椅背上雕的金龍非常咯腦袋。
好吧,這玩意本來也不是為了給皇帝靠著舒服的,換而言之,皇帝的所有御用物品都是為了展示威儀,而非出於舒適的角度來設計,裡三層外三層的龍袍,以及皇帝的各種戴著就很沉很難受的帽子,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