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下決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尉遲菩薩授首,曹泥於火併中敗亡,万俟醜奴攜部前往薄骨律鎮,眾卿覺得,下一步我軍該如何行止啊?”
高平城內原高平王府邸,西魏隨元冠受御駕親征的文武官員,無不面帶喜色。
誰成想,本來是打算逼迫薄骨律軍撤軍的偏師,竟然攪得兩股叛軍自己火併了起來,這可真是意外之喜。
不過仔細想來,這倒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叛軍畢竟是叛軍,各懷鬼胎,利益訴求也大不相同,真到了泰山崩於眼前的時候,也就各顧各奔逃了。
“臣以為,當令厙狄干將軍所部騎兵集結待命,監視高平軍,等待我軍從高平城順苦水行軍至黃河,然後過青山峽直逼薄骨律鎮,完成對万俟醜奴殘部的合圍。”
寧夏道總管蔡佑昂然出列,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用計殲滅尉遲菩薩所部高平軍,蔡佑表現非常出色,若是此次剿滅了兩鎮叛軍,這些地盤,在日後都將處於他的管轄之下,因此蔡佑的提議,也是最穩妥的。
安西將軍厙狄幹所部萬餘魏軍騎兵,固然沒有十足的把握直接擊潰裹挾了薄骨律軍的万俟醜奴主力,但做到監視,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只要看住万俟醜奴,不讓其渡過黃河向賀蘭山逃竄,或者向東北進入沙漠,那麼受困於黃河的高平軍主力,就將被一網打盡。
“臣,有異議。”
就在這時,黃門侍郎王傑站了出來表達了不同的態度。
嗯,就是那位在河陰之變時勸告胡太后,應該焚燬黃河大橋再假意安撫爾朱榮,迅速派人通知各地守將勤王的那位。
“哦?王卿且說。”
元冠受並不反對手下在軍議中提出不同的觀點,畢竟集思廣益嘛。
“臣以為,如今高平軍裹挾了部分薄骨律軍,而一旦竄往薄骨律鎮,那必定會沿途收攏以及到薄骨律鎮徵召更多的當地遊牧騎兵。”
侍中李苗頷首道:“不錯,万俟醜奴人數與我軍現在差距甚大,為求自保,或者說心安,定要再徵募軍隊以壯聲勢。”
黃門侍郎王傑神色奮然,擊節道:“故此,我軍不能拖延,務必要集中所有騎兵,緊追高平軍至薄骨律鎮,船隻不夠,不能等待步卒沿苦水行舟順流入黃河了。否則,遲則生變!”
“況且。”
王傑頓了頓,繼續說道:“高平軍如今成分混雜,一旦我軍驟然逼近而不進攻,其軍中必然生出異心,只需要觀望一陣,原薄骨律軍降卒一旦炸營奔逃,就是我軍一舉擊潰高平軍的時機!所謂急進緩戰便是此理,還望至尊思量臣之計策。”
元冠受目露讚歎之色,兵法有云“兵貴神速”就是這個道理,若是大軍步卒慢騰騰地從高平開拔,等個數天才到薄骨律鎮,而厙狄幹所部在這期間有個意外,那就會造成此次北征前功盡棄了。
這完全取決於万俟醜奴的戰役決心,一旦万俟醜奴決定拼命,率領裹挾的薄骨律軍與厙狄幹所部死戰,肩負任務的厙狄幹必然會與高平軍糾纏,到時候真有個閃失,完全就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