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們幾個回到娟姐家裡,我們仍舊還是一頭霧水,不過我倒是明白了蠱王墓千年運轉機關的緣由,是那條地下河水,那條河水充當了機關運轉的動力。

看著眼前包含期待的娟姐,我們無言以對,我們沒有幫娟姐找到屍骨,因為我們去回走的不是一條路。

看到我們沒有說話,娟姐希冀的目光暗淡了下來。

在娟姐家中洗漱了一番,休息片刻,我們幾個揹著揹包離開。既然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也該返程了。

坐在大巴車上,看著周圍蒼蒼茫茫的大地,一陣陣睏意湧上心頭,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等到檢票員把我們幾個叫醒,我們六個伸了伸懶腰,在車站口我們六人分別,離別之際我們互相留了聯絡方式。

回到家裡,沒等我們三個屁股坐熱,我祖父和大隊長浩子的祖父直接把一張地圖交給了我們,然後扭頭就走了。

我們三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臉茫然,沒有懂是什麼意思,沒辦法,既然他們不說,我們就只能自己看。

我將地圖放在我們三個中間,只見地圖上是一個茂密的叢林,地圖上畫著一個圓,圓心處事一個象形圖案。

地圖上山水縱橫交錯,一看就是一個絕佳的風水寶地。

一眼看不出來這地圖上標註的究竟是哪裡,我們三個只能從地方古籍和地理圖冊尋找,一到折騰之後,最終我們鎖定了東北的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是興安嶺的西部組成部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黑龍江省西北部,是中國儲存較完好、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

大興安嶺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大興安嶺古稱大鮮卑山,是中華古文明發祥地之一。

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大興安嶺中的“興安”系滿語,意為“極寒處”,因氣候寒冷而得名。

不過從地圖來看,我們要去的這個地方並不是什麼知名的山川,考慮到北魏鮮卑的發源地就是大興安嶺,而日本鬼子當年也曾在大興安嶺建過要塞,我們猜測這座大興安嶺中的不知名山脈應該埋藏著什麼秘密。

思索無果,我們放棄了浪費腦細胞的做法,反正到時候去了就知道了。

休息了幾天後,我們再次踏上征程,不過我已經提前聯絡李四和王五兩人,雖然我們父輩都是三個人組隊下墓,但沒有人規定必須三個人。

至於張三,他被他師傅李四強制學習機關方面的知識,這次出不來了。

我們在黑龍江省汽車總站匯合,我藉助工作的便利找到了當地文化局,讓他們幫我們找一個熟悉大興安嶺的嚮導。畢竟我們人生地不熟的,找個熟人帶路縱會少番周折。

再當地工作人員的聯絡下,我們聯絡到了一位當地大興安嶺老獵人的孫子。

來到大興安嶺腳下,我們見到了那位老獵人的孫子,面板黝黑,一看就是經常在太陽下奔跑的人,個子不算多高,一米七八左右,長相不算英俊,濃眉大眼,高挺的鼻樑。

據他自己介紹,他爺爺是當地有名的老獵人,熟知整個大興安嶺,如今年紀大了,就放下了獵人這個行當,如今接手的是他父親。

他告訴我們,別看他年輕,他也是經常趕山的獵人。

這次本來應該是他父親帶我們走的,但他父親有事來不了了,於是就派他來了。

我問他叫什麼,他說讓我們叫他嘎子就行了,我們跟著他走進他的家,他從院子裡牽出來四條獒犬,並遞給我們三把獵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