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形雕飾大體相同,不同的是龍形雕飾的顏色不同,內圈的五條龍飾呈白色,外圍的九條龍飾呈黑色。

《羅盤真解》“這龍飾代表的是風水上的九五之數,也就是九條地龍,五條水龍。”

“同樣,皇帝的九五至尊也是來源於此。”

《四神印與麒麟馭鬼令》

青龍鎮屍印:

青銅鑄就的銅印,銅印上纏繞著一條鱗爪飛揚,昂首望天的龍雕飾,龍爪下踩著一群異獸,異獸身體連線著一個四四方方的印璽,把銅印拿起來一看,銅印下方刻著一個圓圈,圓圈中間刻著兩個象形大字。

“一二三四一的意思是一青龍,二白虎,三朱雀,四玄武!”

白虎鎮屍印:

銅印上刻著一隻噬食鬼魅,腳踩群屍的白虎。

朱雀鎮屍印:

還沒出場......

玄武鎮屍印:

一個腳踩著惡鬼,背上還盤曲著一條黑色長蛇,四肢下還有一個四四方方的銅印。

麒麟馭鬼令:

“傳聞麒麟馭鬼令能夠馭使鬼魅,但從來沒有人見過,哪怕王五他們家族,也從來沒有人用出麒麟馭鬼令的馭鬼之能。”(還沒登場)

《蠱術》

毒蠱的方法,一般是將多種帶有劇毒的毒蟲如蛇蠍、晰蠍等放進同一器物內,使其互相齧食、殘殺,最後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蟲便是蠱。

蠱的種類有很多,一般影響較大的有蛇蠱、犬蠱、貓鬼蠱、蠍蠱、蛤蟆蠱、蟲蠱、飛蠱等。雖然蠱表面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來,蠱就被認為是能飛遊、變幻、發光,像鬼怪一樣來去無蹤的神秘之物。造蠱者可用法術遙控蠱蟲給施術物件帶來各種疾病甚至將其害死。

放蠱是我國古代遺傳下來的神秘巫術;過去,在中國的南方鄉村中,曾經鬧得非常厲害,談虎色變,誰也不敢當它是假的。蠱之種類有十二種。蛇蠱、金蠶蠱、篾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神、疳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情花蠱。

癲蠱傳說多是壯族所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蠱又謂之 “放疳”、“放蜂”。據說,兩粵的人,多善為此。端午日,取蜈蚣和小 蛇,螞蟻、蟬、蚯蚓、蚰蠱、頭髮等研末為粉,置於房內或箱內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為毒蠱。

泥鰍蠱是用竹葉和蠱藥放水中浸之,即變有毒的泥鰍。

石頭蠱多是用隨便的石頭,施以蠱藥而成的。

篾片蠱是將竹片施以蠱藥後便成。

情蠱傳聞是苗族特有的,情蠱又名情花蠱,是苗族女孩子特有的,用“心血”加“蠱”練成,每日以心血餵養,據說十年得一情蠱,此情蠱可下在飯菜中,也可下在服飾上,苗族女孩子都以此情蠱下在自己的情郎身上。

傳說每月情蠱會發作一次,中了情蠱的人如果不吃解藥的話,在情蠱再次發作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忍受不住痛苦而選擇自殺了。

蠱是指將上百種毒物放在一起,讓它們互相殘殺,最後活下來的就是蠱 。而最毒的蠱叫情蠱,中蠱之人一想到自己心愛的人蠱就會啃噬他的心,讓他心痛。只有見到心愛之人,疼痛才會停止。

相傳他們的女子會在愛人的身上下蠱,美其名曰為情蠱。一但男方再與第二個女人翻江倒海,就會爆斃而死,當然那女子也不會獨活。 情蠱據說只有下蠱的女方才能接觸,代價就是情蠱一解,解蠱者(女方就不可以再有第二個男人了,不然也會爆斃而死。

而蠱王更是厲害,所有蠱蟲爭鬥才會出現一隻蠱王,蠱王結合了百毒之力,乃是世間至陰至邪至毒之物,凡是蠱王所到之處,群蟲退避,乃是蟲族王者。

而蠱王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把所有蠱蟲放在一個罈子裡,不給他們吃喝讓他們自相殘殺決出最強蠱,那就是蠱王。還有一種是天生地養的的蠱王,這種蠱王名為金蠶蠱王。

金蠶蠱王區別於上面的金蠶蠱,前面的金蠶蠱是由毒蛇、鱔魚、蜈蚣、青蛙、蠍、蚯蚓、大綠毛蟲、螳螂、蟑螂、四腳蛇、蜘蛛、黑頭鐵蟻裝在一個褐石土製的大陶缸裡密封,讓它們自相殘殺,互相吞噬,毒多的吃毒少的,強大的吃弱小,最後只剩下一隻。這一隻形狀顏色都改變了,便叫做金蠶蠱。

而金蠶蠱王是天生地養的蠱王,古老相傳金蠶通體金黃色,體生九翅,可遠渡河海,凡金蠶出沒之地,群蟲匍匐不敢動。據傳說金蠶有九變,每一變金蠶都會從天地間獲得一個能力。

據行內傳聞苗疆曾有蠱王名為金蠶,已八變,第八變傳聞是冰蠶變,金蠶沒五百年一變,每一世金蠶只會有一隻,只有這一隻金蠶死掉才會誕生新的金蠶。

傳聞金蠶九變之後會成神,具體誰也沒有見過,別說九變金蠶,就連一變金蠶也沒有人見過,每次金蠶蛻變之時都是金蠶虛弱之時。此時的金蠶正處於最危險的時候,金蠶是神物,他能感知到人內心的想法,一般想要捕捉金蠶的人都沒有什麼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