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來將擋(二合一大章)(第2/5頁)
章節報錯
這樣也行?
惠施不由得瞧了眼姬定。
姬定卻是一本正經道:“如果誣衊秦人幾句,就能夠減輕變法的阻礙,相信世上沒有比這更加划算的買賣,也沒有比這更加善良的變法。”
惠施聞言,羞愧地點了點頭。
變法若是遇到的阻礙少一點點,可能就會挽救許多許多人的生命,而代價就只是昧著良心,罵秦人幾句,這都不幹,那就別談變法。
然而,對於魏國而言,變法是唯一的出路。
在進入戰國時代後,魏國是第一個開啟變法的,由李悝主導,也一度讓魏國成為霸主,可沒過幾十年,就急轉直下,同時秦國、楚國、齊國是後來居上。
但這能說李悝變法失敗嗎?
當然不能。
原因就在於李悝乃是先行者,前面是沒有參照物的,他在魏國的變法,並非十分完善,隨後的吳起,亦是如此。
而商鞅則是吸取他們二人的教訓,然後再在秦國變法,相對而言,商鞅的變法比他們都要完善。
惠施自然看得非常透徹,他心裡清楚,這可能已經是最後的機會。
不是魏國太弱,而是秦國、楚國、齊國發展太快,而目前差距還不是很大,但是發展速度已經被拉開了,再不奮力直追,可就為時已晚啊!
惠施也顧不得那麼多,遵循姬定的計劃,沒有直接提出變法,而是先製造變法的環境。
而這個環境就是秦國威脅論。
這倒是不需要編造。
事實就是秦國對於魏國威脅最大,惠施先制定出一整套的理論來論證秦國對於魏國的威脅,簡直就是致命性的。
雖然如今秦國跑去跟楚國爭鋒,但是不管怎麼樣,秦國的最終戰略目的還是要消滅我們魏國。
而河東地區自然是首當其衝。
此時若是不在河東變法,那就是坐以待斃。
而就在這時,姬定已經離開大梁,前往楚都。
張儀的應對之策,確實是姬定沒有想到得,他必須馬上回楚國去,跟楚王解釋清楚,以及如何接招。
然而,他並沒有察覺到張儀的整個計劃。
......
韓都,陽翟。
“真是豈有此理!”
韓威候來回踱步,氣憤道:“之前他們魏國拉攏我們一塊對抗秦國,可結果我們沒有要秦國的土地,他魏國卻打算接受秦國的土地,與秦國交好,早知如此,寡人就接受了張儀的條件。”
他在得知魏國將接受秦國歸還的河東三鎮的訊息後,不由得是勃然大怒。
相邦會議上,三晉已經達成初步共識,大家抱團取暖,韓國才拒絕張儀的條件,如果沒有三晉抱團的前提,韓國必然會維繫與秦國的結盟,畢竟韓國太小了一點,必須得與他國結盟。
我這拒絕了,你那卻接受,韓威候自己被魏國與秦國玩弄了。
公仲侈忙道:“君上還請息怒,此事尚不明朗,不宜妄下結論,待臣去一趟大梁,詢問清楚,我們再做打算。”
韓威候道:“不管怎樣,如果魏國接受了秦國的好處,那魏國就必須分一半給我們韓國,否則的話,寡人將不再支援他們魏國。哼!要是我們韓國先接受秦國的條件,這好處輪得到他們魏國嗎?”
公仲侈拱手道:“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