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點點頭道:“我以為各諸侯國這回之所以響應齊王的號召,首要原因,那自然齊國的影響力,齊國是有能力調解各國的紛爭。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各國也不願意繼續打下去,希望能夠停戰。

但是今日停戰,明日又可能開戰,而如今各國勢力錯綜複雜,一旦開戰,必將又會將其他的國家捲入進去,這回齊國就是被迫捲入其中,可繼續打下去,又對誰都沒有好處。

如果這個會議一直存在著,就能夠讓各國及時溝通,避免一些誤會,這其實也符合各國的利益,那麼齊國就可以藉此鞏固自己的地位。”

鄒忌稍稍點頭,旋即又好奇地問道:“可如何讓這個會議永久存在著。”

蘇秦笑道:“這很簡單,選擇一箇中立小國,作為會議的存在地,讓各國派外事官員常駐於此,一旦出事,便可及時調解。”

鄒忌聽得眼中一亮,嘴上卻笑道:“這個中立小國,指得就是你們鄭國吧。”

蘇秦點頭道:“選擇鄭國,對齊國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

鄒忌問道:“此話怎講?”

蘇秦道:“鄭國之所以能夠存在著,自然離不開齊國的庇佑,齊國對鄭國的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將會議地點安排在鄭國,亦可讓其它諸侯國接受,如果安排在齊國的話,只怕秦國與楚國都不會答應。”

鄒忌沉吟道:“可是對鄭國影響力最大的是魏國,而非是我齊國。”

蘇秦笑道:“若是沒有這個會議,那麼魏國對於鄭國的影響力的確是最大的,但一旦有了這會議,齊國對於鄭國的影響力,就將要勝過魏國,畢竟齊國比魏國更有資格去調解各國的紛爭。”

鄒忌笑道:“蘇大夫果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難怪大王對蘇大夫如此青睞,蘇大夫請放心,若此事能成,我定會奏請大王獎賞蘇大夫。”

蘇秦如今可是配有齊國官印。

蘇秦拱手道:“多謝齊相提攜。”

隨後,蘇秦又去找到惠施,用同樣的一番話,說服了魏相惠施。

不得不說,這個建議,確實符合當下各諸侯國的利益,因為當下局勢確實非常亂,隨便兩國開戰,其餘的國家都大有可能捲入其中,但這裡面有著頗多無奈,出兵並非是爭奪自己的利益,而是防止對方獲取更多的利益。

對於許多諸侯國而言,能不打自然是不打的好!

如果這個會議能夠永久存續下去,那麼各國就可以及時調解,而不是動不動就被捲入其中。

而鄭國這塊地一直都是在魏國的勢力範圍內,如果這個會議安排在鄭國,當然有助於提升魏國的威望。

這當然是好事啊!

惠施是舉雙手贊成啊!

張儀倒是沒有想到,對方還藏著這麼一手,關鍵他如今也無暇顧忌這事,因為姬定那一招老鼠屎,確實令他很是痛苦。

他都已經喊出諸侯國共稱王的建議,如果失敗了,那秦國就會非常尷尬的,他一定要弄好。

而張儀最終選擇還是讓中山國和宋國加入進來,因為他也覺得這麼做,比較容易一些,因為他知道他也阻止不了啊!

如果他一方面想要稱王,但是另一方面卻又不准他人稱王,這確實非常難操作。

同時他也知道,最有可能反對的就是趙國,於是他先去找到大戊午商量。

果不其然,大戊午聽罷,當即語氣堅決道:“這不可能!我們趙國絕不會與中山國共同稱王,如果秦相讓中山國加入,那我們趙國就退出。”

趙國一直視中山國為附庸,共同稱王,這是絕不可能的呀!

張儀笑道:“趙相先勿要生氣,且聽我說完。”

大戊午道:“這還有什麼可說得。”

張儀道:“我並不是要強迫貴國答應承認中山國,貴國是可以拒絕承認的,但是這並妨礙,我們之間相互稱王。”

大戊午道:“秦相休要多言,只要中山國參與,我們趙國必然退出。”

張儀笑道:“難道趙相要放棄這麼一個進攻中山國的絕佳理由麼?”

大戊午神色一愣,問道:“此話怎講?”

張儀道:“不瞞趙相,其實中山國和宋國的加入,皆因齊國和楚國在背後支援,他們的目的就是破壞我們的團結,以此來阻止我們稱王。

如果趙國退出的話,他們的計謀就得逞了,但如果趙國還是願意參與進來,我們秦國也將會接受趙國不承認中山國的事實,甚至於趙國出兵中山國,迫使他們放棄王號,我們秦國也不會阻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