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攻趙(第2/2頁)
章節報錯
等了幾年,乾國也終於開始有了大動作,攻趙!
至於為什麼不打齊國,那是因為齊國已經有降意,楊神不想浪費兵力和時間,打算攜著大勝,不費一兵一卒收下齊國。
此次攻趙,是南北兩路齊進。
一路過井陘,一路出河內,兩路大軍南北圍攻邯鄲。
上一次秦國的秦軍攻趙,李牧率領邊軍在北應敵,而派司馬尚南下防禦。這一次,楊神打算效仿秦國。
趙國此時國力疲弱。
十多萬邯鄲軍被秦軍覆滅之後,這麼多年,還沒有恢復,趙王室只能依靠邊軍禦敵。
面對乾軍的戰略進攻,李牧實際上能選擇的方案不多。甚至可以說,只有一個方案。
趙軍必然會在邯鄲北部佔據要地,使得乾軍去攻,從而尋找戰機,擊潰乾軍。而在南面,司馬尚依靠南長城,進行戰略性防禦。
他手中的籌碼原本不多,而現在,則更少了。
可也正因為這樣,才顯出了李牧的不易與可怕。
不同的人,自然會打出不一樣的結果,衛莊就很想見識一下李牧的風采,是否真的孤月凌空,傲視群雄。
楊神也不知道衛莊能不能勝,如果是其他人還好說,歷史上都有結果,衛莊……那還真的不知道。
伐趙之戰,真正重要的是北路一戰。
其中作為重要的對手,趙軍的胡刀邊騎。
這支昔年由趙武靈王創立,如今在李牧手中達到一個巔峰的騎軍。
要與之相爭,起碼要有與之對等的騎軍。
幸好白虎軍已經成軍,這幾年的訓練讓這支白虎軍有了和任何騎兵一較高下的資格。
“趙軍的騎軍雖少,可是很精銳。李牧擅長大規模兵團作戰,猶重騎軍。我聽聞即使當年趙國邊軍被打壓,日漸困難,不得不減編的時候,李牧都始終沒有縮減這支騎軍。要對付,不容易。”
李牧能攻能守。無論是當年在邊境覆滅了十餘萬胡騎,還是在壽地斬殺十萬秦軍,都證明了這一點。
可如今,由於乾趙兩國巨大的國力差距,李牧只能進行戰略性防守,堅守壁壘,伺機破敵。
這對於李牧能力的發揮有著限制,可同時,騎軍這寶貴的機動力量,必然會成為李牧手中為不多的重要籌碼。
趙國。
如今趙國經歷了地震與饑荒,國力大衰,可是今日的一眾邊軍,想較於過去,則是好了許多。
普通計程車卒不再穿破了的鞋子與衣服,將軍的甲冑與武器也終於換上了新的。
在邯鄲朝廷認識到了這數萬邊軍的價值,尤其是認識到了這數萬邊軍是防禦乾軍的唯一選擇時,還是花費了不少,用以支援和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