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趙國的戰略處境則相對優渥。對於趙國來說,中原列國的威脅反而比胡人更大。

戰火燃燒,戰馬嘶鳴,女子在匈奴的彎刀下嚶嚶哭泣,到處都充斥著匈奴人的笑聲。

這一趟劫掠,收穫頗豐,獲得鐵器、人口、糧食無數。

匈奴人也不是傻子,他們敢來,是因為現在列國紛爭,即使乾國不在攻打其他列國,但是帶來的壓力卻讓列國不敢小覷,所以也就放鬆了對匈奴這些邊境的防守。

這才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楊神也聽說了這件事,這幾年來,乾國暫緩攻伐六國的腳步,但是兵馬的訓練卻一直都沒有停下,如今的乾國,足足有兩百萬身披鐵甲的大軍,如果算上玄武軍、朱雀軍和白虎軍這三個精銳,就是二百三十萬大軍!

朱雀軍是三大精銳裡面數量最少的,玄武軍和白虎軍人數最多。

對外征戰,尤其是國與國的戰爭,比拼的不是戰術兵法,而是後勤與國力。

因為很少有將領會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將所有的軍力都拉出來,與敵軍在平野上大戰一場,在幾日內定勝負。

當年決定天下形勢的長平之戰,便是打了好幾年,秦趙雙方几乎都耗盡了自己的國力,才最終分了個勝負。

如今乾國得魏、楚兩地,土地規劃建設之後,養活這大軍綽綽有餘,並且這幾年休養生息的同時,也是為了鋪設水泥官道和漕運。

不過乾國沒有面對匈奴的壓力,這是因為本身乾國就地理位置很尷尬,即使得到了魏楚兩地也不至於直面匈奴。

當年三家分晉,魏國崛起,魏文侯設定上郡。不過,隨著魏國國勢衰弱,已經無力照管這邊境之地。在秦惠文王時,魏國將上郡十五縣獻給了秦國。

於魏國而言,國力日漸衰弱,防禦胡人頻繁的侵擾,上郡的開支完全入不敷出。但對於秦國而言,上郡的地位十分重要,乃是保障關中安全的屏障。

與其他地方東西向的長城不同,上郡境內的長城走向大多是南北向的。

這裡有著獨特的地勢,背靠呂梁山,依託黃河。列國沿著險要修築長城,防禦在河南地的胡人。

因為這裡獨特的位置,乃是胡人甚至是趙人南下關中的重要通道。昔年趙武靈王喬裝入秦,便是為了考察地勢,研究繞過函谷關,從上郡攻入秦國的可能性。

雖然最後秦昭襄王驚覺,可是再追趙武靈王已經晚了。只不過,因為後來趙國內部的混亂,才沒有了後續。

歷代秦王,對於上郡的重要都有著清晰認識。

而歷代秦國的上郡守,都是猛人,比如白起、樗裡疾、司馬錯……

若是上郡還在魏國手中,那麼打下魏國的乾國自然免不得要面對湖人的威脅,現在嘛,只能說能夠平白消耗秦國的國力也是很不錯的。

“倒是沒想到,嬴政沒有韓非,也能走出郡縣制度,削弱分封……”

楊神自然是很關注剩下的列國的情報。

以前,秦軍驍勇,可多多少少也要依靠各地封君的私兵力量。便如當年平定嫪毐之亂,其中呂不韋、昌平君與昌文君等人的私兵力量便起了很大作用。

可現在,數十萬秦軍完完全全掌控在了秦王一人的手中。這支大部分由郡縣兵組成的軍隊,卻能爆發出強悍的戰力。

秦王臨馭六合,虎視天下。

這背後有法家的路子,不知道是不是李斯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