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三章 高屋建瓴,意在何處?(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雍瑞和梁殊等人還算是很配合杜英的工作,且在王猛的坐鎮指揮之下積極推動關中新政,加快和巴蜀的通商。
這也是因為梁州世家本來就很弱小,完全不是江左那種盤根錯節、傳承百年的龐然大物,所以藉助關中的政策快速發展壯大,本來就是他們所期望的。
只要能夠讓自家子弟考入各個關鍵位置,並且在通商的過程中積累大量的財富,那麼不是世家也勝似世家了。
所以王猛是在提醒杜英,梁州世家的忠誠是建立在現在杜英能夠源源不斷為其帶來諸多好處的基礎上的,而若是有朝一日他們完全在財政上和權力上掌控了梁州,又會不會出現別的心思,不可知。
因此該去看一看的,得去看一看,該震懾的宵小之輩,更是應當震懾。
需要讓梁州世家們意識到,他們能有今天,並不是因為杜英的器重,而是因為杜英的恩賜。
他們只是恰逢其會罷了。
梁州畢竟是王猛當初指揮建設的,所以這件事,王猛出面不合適,其餘人的分量則遠遠不夠。
唯有杜英親自走一遭最合適。
尤其是還牽扯到關中下一步針對巴蜀的戰略。
“除了漢中,還有西涼。”杜英徐徐說道,“餘走到哪裡,就只是看著關中新政的架子搭起來了而已,現在更是得去看一看,這架子是好的,裡子有沒有偷工減料?
而在不同的地方,關中新政都有所不同,那麼在這些地方的是不是也能夠適合於本地的發展呢?”
王猛撫掌笑道: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仲淵明悟矣!”
杜英嘆道:
“這一次輪到師兄放手一搏了,而背後偌大的關中,餘來坐鎮。”
“該回長安看看了!”王猛伸手拍了拍杜英的肩頭。
這是杜英成為都督之後的第一次。
就像是昔年在山上,師兄對師弟做的那樣。
他盯著杜英的眼眸,叮囑道:
“師弟切不可一直向前走,時不時的回頭看一看,不是壞事。”
杜英一拱手:
“謹受教。”
“誒誒誒!”王猛也難免露出來他更為招牌的玩世不恭的笑容,虛扶一下,“餘可受不起都督這般禮節。”
杜英輕嘆道:
“師兄之心思,餘瞭然,因此不想讓師兄失望。”
歷史上的師兄,在撒手人寰的時候,猶然還勸誡著苻堅,此時不是南下的時機,奈何······彌留之際的師兄,大概應該能夠察覺到苻堅眼底的堅定吧,他的心中又不知道該是怎樣的失望?
半生心血,眼見就要付之東流的失望。
所以杜英一直都明白師兄想要什麼,也不想讓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真的看到師兄充滿失望和無奈的眼神。手機使用者看晉末多少事請瀏覽,更優質的使用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