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一章 杜英不在時的都督府(第1/2頁)
章節報錯
桓溫面色依舊陰沉,一言不發。
只是目光在阮寧和輿圖上逡巡,最終落在阮寧身上。
從戰略上來說,杜英打杜英的,桓溫打桓溫的,井水不犯河水,自然是最好的,也是現在杜英和桓溫所擺開的架勢。
只不過在現在,杜英和桓溫之間還是有所提防的。
準確說,雙方都預備了大量的軍隊,以防止對方不好好地向北進攻,反要來進攻自己,免得被打一個措手不及。
關中和荊州這兩路王師,都是在血火淬鍊之中崛起,都曾面對強大的胡人仍然能夠佔據上風,自南渡之後,被打的節節敗退的晉室還從來沒有擁有這般強大的武力。
再加上桓溫也好,杜英也罷,現在也都算是天下有名的統帥,各自的背後還都站著多方勢力,麾下帶甲十萬、良將千員。
所以一旦某一方直接發起強攻,那麼猝不及防之下不見得能夠穩住戰線,相互之間的提防也就是必須的。
而若是雙方之間能夠以協定的方式將這種默契落實下來,至少可以讓雙方之間的提防降低一些,自然也就可以把更多的兵力放在正面上。
這樣一來,既可以在雙方脆弱的和平上增加一道保險,至少在現在這個關頭,誰都不願意揹負太多的罵名。
天下無數目光可都看著呢,背信棄義之人,自當為天下唾棄。
而且也能夠加快在正面戰線上的進展。
關中王師現在不敢貿然強攻濟水,桓溫也不敢貿然出彭城北上,歸根結底便是因為兩路兵馬一旦出擊,相互暴露側翼且還有可能會在青州的某個地方碰頭。
到時候是繼續互相裝作沒看到、搶奪地盤,還是乾脆直接大打出手,誰能夠料的準?
還不如先做好約定,那些州郡地盤,先到先得、能者居之,而一方憑本事佔據的地盤,另外一邊就不能嚷嚷著還想要,進而避免兩方在胡人眼皮子底下起衝突,讓胡人找到可乘之機,趁勢翻盤。
對於能一統燕趙的鮮卑人,無論是杜英還是桓溫,都仍然還傾向於保持足夠的警惕。
如今,阮寧還帶來了新的讓步,在此基礎上,杜英還願意讓出琅琊,這也就意味著桓溫從彭城向東直接到海,將再無東側的威脅,尤其是在這威脅的統帥還是謝奕的情況下。
這的確是讓在場的幕僚們都難免眼前一亮的條件。
不過桓溫也不傻。
杜英是何許人也?
他吞下去的好處,焉有直接讓人的道理?
且看之前杜英為數不多的讓地盤行為,把龍亢郡和本來就在荀羨手中,甚至都不算是杜英直接掌控的彭城讓給桓溫,其目的呢?
自然是讓桓溫孤軍深入,不但自己能夠從東西兩個方向形成對彭城的威脅,而且還可以營造出來一種自己佔據上風、而桓溫在包圍之中的局勢。
從而使得建康府中,原本支援桓溫的司馬昱和謝安蠢蠢欲動,認為找到了借刀殺人的好機會,才和杜英的往來更加繁密,乃至於現在甚至都已經不打算遮掩了。
那麼這一次讓出琅琊,杜英又會開出什麼條件呢?
桓溫的目光落在羅友身上,羅友會意,大司馬顯然還是想要和關中談一談的,那就到了談條件扯皮的環節,這自然不需要、也不應該是桓溫親自下場。
“杜都督有心了。”羅友做了一個情的手勢,“大司馬軍務繁忙,還請尊使到側廂暫且休息,兩軍之間的合作,且由余代大司馬和尊使商議,尊使意下如何?”
阮寧不由得看了桓溫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