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九章 修史(第2/2頁)
章節報錯
效忠司馬氏,維護世家,哪裡有成為新朝開國功臣來的要緊呢?
但杜英現在連掩飾都不帶掩飾一下得了,顯然也是在暗示羅含,在平時書院的教育之中,強調效忠的這一方面,應該效忠於誰,老爺子最好心裡有數。
羅含當即連連點頭:
“不錯,諸如那‘何不食肉糜’,臣······屬下敢言,書院士子皆知民間之苦、躬親之難,定不會說出來。”
杜英看老爺子激動的模樣,也明白他大概並不是口誤,而是真的早就盼著杜英能夠更進一步了。
只要杜英一天還是都督,那麼他這個關中書院山長,就只能執關中之牛耳,執掌天下牛耳的還是在江左,在建康府太學中。
而杜英若是向前一步,那關中書院豈不就成了太學?
“快了。”杜英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徑直向前走去。
羅含聽明白了,嘿嘿笑了起來。
而杜英也沒有讓他再陪著自己向山上走,老爺子腿腳不好的,激動之下再出點兒岔子。
陪在杜英身邊的,又只剩下了謝道韞。
她柔柔說道:
“羅伯父前半生多被江左學者排擠,斥為另類,所以雖然名聲在外,卻時常因為學說無人喜愛而鬱鬱寡歡。
自來了關中之後,就跟換了一個人似的,唯有這對於名望的追求一直沒變呢。”
“那是因為他辦的越多、做得越好,所得到的名望和麾下的弟子都會越多。”杜英笑道,“有付出就有收穫,何樂而不為呢?
在關中,餘想要的結果,就是人們付出了血汗,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酬,僅此而已。”
謝道韞不由得一嘆:
“但是就是這麼一句,千百年了,唯有那些可以被稱為盛世的時候才能做到,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傾盡所有也不過是在艱難求生罷了。”
杜英牽住她的手。
不知不覺,兩個人已經走到了半山腰。
杜英霍然轉身。
熱火朝天的工地從山腰延伸到山腳,而在工地的盡頭,一側是整齊的白牆黑瓦的庫房,守護著災難之後這個民族為數不多的智慧結晶,另一側則是錯落有致的茅草屋,傳來琅琅的讀書聲,甚至壓過了工地上的號子聲,那裡存續著這個民族繼續向前進的希望火種。
工地上的號子聲霎時間偃旗息鼓。
工匠們仍然在賣力幹活,但是他們選擇讓書生們敞開嗓門、心無旁騖的背書。
因為他們知道,就算是自己這一代可能已經沒有機會進入書院獲取知識,但是他們的下一代,一樣有這樣的機會。
寒門子弟、黔首後人,如今正坐在那茅草屋中。
所以無論喊不喊號子,工匠和丁壯們都願意為建設這樣的書院出力。
他們不只是在建設一座座屋舍樓閣,更是在建設下一代人的希望。
在這亂世之中,最彌足珍貴的,就是希望。
目光越過書院,繼續向北眺望,麥色青青,大片的土地正在開墾,城鎮隱隱,新的村落出現在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
太平歲月、祥和時光,如同畫卷一樣,在眼前鋪開。
“夫君,大好河山啊。”哪怕眾目睽睽,謝道韞仍然主動握著杜英的手。
杜英能感受到她手指的細微顫動。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