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七章 被顛倒的建康局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杜英怔了怔,看向拱手賠禮的顧昌,撓了撓頭。
雖然關係很繞,但是的確能夠聯絡起來。
張家在徹底倒向關中之前,已經淪為顧家的附庸,有點類似於顧家的贅婿。
即使是現在和顧家稍微劃出來了一些界限,但是血脈聯絡還是在的, 在參謀司呼風喚雨的張玄之,當年也是在顧和膝下長大。
而杜英和王猛之間,也的確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
所以······眼前的這位顧昌,其實應該算杜英未來嫂子的表哥?
杜英好像也得跟著自家師兄喊一聲“表哥”來著。
還真是一家人。
杜英忍不住腹誹一聲:
不知不覺的,在我和師兄的努力下——當然,主要是我爭氣——江左的幾個重要勢力, 無論是想要追求“共天下”的王謝世家, 還是堅定北伐派的青徐世家;無論是富得流油、而且想要避免被朝廷蠶食的吳郡世家, 還是司馬氏皇族本身······
好像都和關中有了姻親聯絡。
這江左,看上去世家勢力根深蒂固,看上去事事處處和關中新政格格不入,但是其實大家論資排輩,還不都是一家人?
既然是一家人,那就沒有什麼非得要堅持的對錯之分,有什麼事總是好商量的。
“那餘就替師兄寫過顧兄了,至於婚事什麼時候舉行,一來現在北方風雲變幻,師兄勞心於此,恐怕還無暇顧及,二來也是因為張家小妹年歲尚幼,恐怕也不急今年。
在此事上,餘尊重師兄的意思。”
“都督太客氣了。”顧昌趕忙回答。
既然顧昌已經主動拉近關係,向杜英表達善意, 杜英心中有數,也就不再和顧昌在這件事上拉扯。
吳郡張家,本來就已經幾乎舉族搬遷到了長安,現在更是順著張玄之這條線一躍變成了關中的從龍功臣,和之前的吳郡各家之間的關係已經逐漸撇清是那。
顧家大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還想最後利用一下顧家和張家之間的關係罷了,但是說到底,張家和王猛之間的婚事,那是師兄看中的,也是師兄全權負責的,杜英並不會插手,也不會干涉師兄日後對於王家和張家兩家發展方向的定位。
所以顧家到底是張家應該撇清的“舊愛”,還是可以聯手的“青梅”,讓師兄自己決定去吧,杜英並不打算在這其中還扮演牽線搭橋的角色。
杜英方才的“尊重師兄之意”,也有一語雙關的意味。
既尊重師兄對於婚事良辰的選擇,也尊重師兄對於張家是不是還要和吳郡世家之間藕斷絲連的決定。
“顧兄既然是從建康而來,那就說一說建康的情形吧。聖躬安否?可受賊人之所迫?”杜英接著問道。
顧昌頓時有些無奈:
“鮮卑兵馬雖然在建康城中劫掠了一番,四處火起、混亂非常。
悽悽慘慘勝蘇峻之亂,惶惶然然若南渡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