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零章 我蔡家也想共天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司馬恬彷彿也放棄了內心的最後一點掙扎和堅持,低聲說道:
“其實在杜都督率軍抵達廣陵之前,與鮮卑人商議的還是自瓜洲渡走京口抵達江左,因此一切籌備都在京口······”
蔡系喟然長嘆,臉上流露出濃濃失望神色,側過頭,一言不發。
司馬氏暗中積攢多年的力量、精心謀劃許久的計策,一切的安排排程,看來都要被司馬恬和盤托出了。
有這麼一個人證在,司馬氏這一次身上的汙點是怎麼都洗不清楚了。
譙王若是咬緊牙關、一言不發,杜英又能如何?
便是殺了他,也沒有人證。
為了家族之前程,甚至還是皇族之前程,此身一死,又如何?
奈何,奈何!
眼前的這個司馬氏皇族子弟,都沒有這樣的心性覺悟,蔡系又能說什麼呢?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爾!
“既然你們在京口有所籌備,那麼想來輔國將軍,至少也被軟禁起來了吧?”杜英問道,“郗愔闇弱,雖添為將軍,卻無大才,想來也不足以對抗有備而來的會稽王。”
司馬恬頷首:
“杜都督所料不差,是司空之子何放,臨時領散騎常侍之銜,以監軍之名坐鎮京口。”
“連何家都坐不住了麼?”旁邊的謝玄忍不住撇了撇嘴,“不過也不難理解,若是何家再不有所作為的話,那到了下一代,也就是寒門了。”
何家,自已故去的司空何充一代達到頂峰,但是因為何充一直無子,且其弟何準又是鼎鼎有名的佛信徒,一生從未出仕,所以何家在何充去世之後,家道中落的速度很快。
如今除了過繼到何充名下的何放,繼承了何充的爵位賞賜,因而混了一個散騎常侍的虛銜之外,其餘兩個何家子弟,何澄和何惔,現在也還在地方州府上摸爬滾打,有沒有出頭之日尚且還不知道。
因而在謝安帶著謝家強勢崛起,曾經顯赫一時的何家,顯然也坐不住了。
畢竟他們家的風評並不怎麼好,謝家的謝萬就曾經嘲諷說:“二郗諂於道,二何佞於佛。”
何家的過分崇佛,一直在支援寺廟大興土木、侵佔田產,再加上何充本身不喜歡結交世家,而喜歡提拔寒門平民,卻又沒有賞識人才之能,導致提拔的人往往真的平庸無用,引起朝野洶洶非議。
不過也就是好在何充本身信佛的緣故,為政不思進取,卻待人平和,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好人”,所以在經歷蘇峻之亂、王敦之亂,被來來回回折騰夠嗆的東晉小朝廷上,這樣的老好人還是很受歡迎的,已成驚弓之鳥的皇室以及急需恢復元氣的世家,也需要這樣一個人來充當緩衝,調節兩邊的猜忌和矛盾。
不過這也就導致何家和世家們的關係並不怎麼樣,畢竟何充沒有阻攔世家潛心恢復元氣,但是也沒有阻攔司馬氏向朝堂和軍隊的滲透,司馬昱能走到今天,和何充、蔡謨等上一輩老臣們奉行的半道半佛的治理方法有脫不開的干係。
既類似於無為而治,以至於這幫原本應該代表世家和皇權針鋒相對的老臣,其實並沒有什麼阻撓司馬昱佈局的心思。
而現在,在受到世家的排擠之後,蔡家和何家為了自己的未來,自然也就倒向了司馬昱。
情理之中。
“這個何放,很難對付麼?”杜英問謝玄。
六扇門的資料上,對於這個名字只有寥寥數筆。
讓杜英根本無從判斷。
謝玄無奈的說道:
“三叔一心想要振興南渡世家,對人才的選拔任用,也已經在暗中進行多年,王家、謝家、阮家等南渡豪門子弟之中,有突出才能的,早就被三叔安插在重要位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