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一章 書院的隱憂(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既然是一年一度,那麼這最後一兩次考試,參加的人數要控制在百餘人之內,自然也就不需要擔心大動干戈、勞民傷財之事。
不過地方上的篩選,也要有一些原則,不能完全交給書院來把控,而是應該在州郡甚至縣城之中都設立官員,專門管理此事,也同時擔負到監管書院、私塾以及其餘莘莘學子之職責,讓學子們能切身體會到朝廷的存在和關懷。”
現在秦王府內部針對新政的監察體系都還在組建之中,官制的重建和最佳化是必然的,而關中書院的地位特殊,甚至是有點兒超然,所以還真沒有人提出對於關中書院的監督監察,避免書院的壟斷。
在此之前,杜英已經把書院儘可能的拆分,關中、龍門、巴蜀等地的書院目前只是在名義上歸屬於羅含的指揮,實際上羅含只是對他們起到協調的作用,不過真的遇到了什麼有違於書院利益的事,這些書院們肯定會同氣連枝。
而現在在地方上設立一個官職專門用來制衡書院,不能說阻遏書院的發展,但是給書院添添堵也是必然的。
尤其是朝廷專門有人管理,而不是把人才選拔的事一股腦交給書院,這就等於否定了書院在選拔人才上的必要性。如今大家都知道想要透過考試,必須要進入書院學習,能夠自學成才、領悟關中新政的,鳳毛麟角。
但是一旦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裁決權落在了朝廷官吏的手中,那麼關中書院也就只是諸多書院之中的一個罷了。書院裡說的也不一定是對的,朝廷也不見得就會對書院提出的觀點全盤接納。
羅含一時間有些猶豫,畢竟這樣讓關中書院的地位和之前截然不同了,即使是羅含身為書院祭酒,也不可能直接代表書院同意這樣的條件。
謝安施施然說道:
“祭酒,書院之發展,現在是很順遂,但是也逐漸佔據了所有人才選拔之路,讀書人知有書院,而不知有朝廷······”
羅含臉色微變,郗恢和司馬昱也都肅然,司馬昱輕輕咳嗽一聲:
“安石,慎言,慎言吶!”
羅含卻品味出了箇中意味, 書院一直這樣發展下去,遲早會尾大不掉,而且壟斷了朝廷人才的進取之道,卻又半獨立於朝廷之外,並非從書院畢業的人才都能躋身朝廷,這就會導致朝廷和書院之間存在矛盾和隔閡。
朝廷自然期望能夠廣納賢才,書院則自然期望每一屆的學生都能更多地為朝廷所用。
這種矛盾日積月累,早晚都會爆發。
所以乾脆直接把朝廷和書院之間分割開來,反倒是能夠幫助書院認清自己的定位,潛下心來培養人才,而不是向著透過改變朝廷的政策為書院謀取利益。
以書院現在這種發展勁頭,同窗遍佈朝堂,並且齊心協力為書院爭取更多的機會,並非不可能。
但······杜英何等人物,怎麼可能會允許書院又變成一個形如世家那樣能夠左右天下的龐然大物?
因此書院一時間的得利,只會為後面埋下殺身之禍。
這位年輕的未來皇帝,在前幾日建康府的腥風血雨之中已經用行動證明,他並非不敢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