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世家們怎麼想怎麼說不過去:

杜英要我們的田產,孫泰也要我們的田產,這還有什麼區別?

所以現在他們想要和孫泰分道揚鑣,避免到時候和孫泰一起被誅殺滿門,也在情理之中。

“都想著內鬥,我們倒是省力氣了。”杜英笑道。

霍然回首,自己這一路能夠順風順水,好像和對手頻繁的內鬥脫不開干係,氐秦如此,慕容鮮卑如此,現在江左也如此。

而杜英裹挾統一的大勢所趨而來,這些還秉持著守住自家一畝三分地、著眼於眼前利益的勢力,會因為內鬥而被杜英抓住可乘之機,既是他們思想侷限所帶來的悲哀,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陳舊的思想總歸是要被新生的思想所取代的,也註定會有一批人成為這浪潮翻湧下、被拍死在沙灘上的那個。

杜英叮囑:

“不過該怎麼圍城怎麼圍城,火炮什麼時候可以運送上去?”

“三日內就可抵達。”

黃梅時節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最近的雨水也不少,加上秦王軍隊所到之處,皆是傳檄而定,所以前鋒多半都以輕兵快速進軍為主,火炮等重灌器械都在後面裝船慢慢跟著。

現在火炮運送到會稽城下······

“到時候開不開城,可不是孫泰或者會稽世家的某某說了算了。”杜英笑道,“會稽定矣。”

我在等火炮到來,你們又在等什麼?

郗超的眼睛中也光芒閃動。

會稽一定,吳郡就是囊中之物,朱、陸兩家甚至不見得還能支撐兩三日,這也意味著最後的世家抵抗力量消亡。

之前討論的科舉制度制定,也可以拿到朝會上來討論了。

這一次,再不用擔心會有什麼人反對,甚至王謝世家都已經主動表態支援,並且願意參與到科舉考試的制度制定、考題編撰以及後續審閱這一攬子工作之中。

打不過就加入,哪怕之前大家是互相恨不得置之死地的仇敵,也可以加入。

活得通透的世家,不管天換了多少次,家族沉浮多少輪,依舊還是世家;活得不通透的世家,此時估計快要在會稽城中化為灰燼了。

——————

三日後,大朝會。

太極殿上,人影已經稀稀落落,現在朝廷尚書省六曹百官,三分之一下獄、三分之一問斬,剩下的這些多半都和秦王沾親帶故,又或者的確沒有捲入到之前的謀亂之中,屬於本來就沒有實權的那種。

當然了,朝堂上現在也就是一個空架子,會稽王司馬昱已經北上,褚太后則被軟禁,就算是百官濟濟一堂,難道還指望著小皇帝能夠拍板做決定?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政務都是從秦王府出來,然後遞交到朝堂上,由郗曇監督著小皇帝一一簽字蓋章。

不得不說,郗曇這個侍中,獲得官職之後就一直被軟禁在家,現在倒是名正言順的履行職務了。